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858.html
凯叔讲故事儿童听故事大全万父母育儿宝典

作者

贝壳上的海

两个半月以前,我的大女儿其颀开始学习大提琴。时间相对灵活宽裕的我,义不容辞当选接送上课的司机和每天的陪练。

因为我和她爸未雨绸缪,事先铺垫了很多「感情戏」,女儿还没开始正式上课,对她亲自挑选的大提琴就已建立起很深的感情。

一张上下床,她睡下,琴睡上,每晚睡前总要爬到上铺反复摩挲,然后才恋恋不舍和琴告别下去睡觉。

她还为自己的琴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木木」。有了名字的琴变成女儿的另一个手足,甚至常常出现在她的梦里。

待到正式拜师,老师和气亲切,直夸其颀先天条件好适合学大提琴,她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妈妈,你知道么,老师说她小时候学琴,大提琴上全是她的泪水。我就不这样,我的大提琴上会全是我的欢笑!」其颀自信满满地告诉我。

望着她神采飞扬的小脸,我一度相信,尽管很多家庭自打孩子学了琴都变得剑拔弩张、鸡飞狗跳,但凭自己与女儿的用心,我们家的音乐之路一定会避开那些陷阱,轻松愉快、母慈子孝。

我们不会逼她考级,不会要求她学成什么样, 的心愿只是她能与音乐成为一生的朋友。我们会轻松上阵,快乐前行。

结果没想到,自己太过乐观,冲突很快到来了。

接触过弦乐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弦乐的入门单调又枯燥。起初的几个月都拉不出曲调,只是摁着四根弦锯木头。

锯来锯去,其颀烦了,于是五分钟一喝水,十分钟一上厕所,隔一会一问几点了是不是可以结束......

眼睁睁看着宝贵的时间被这样没有效率的浪费掉,蜷腿坐在旁边小板凳上陪练的我怒火一下冲到头顶——

你拉得不好没关系,我陪你练,但这样吊儿郎当,把我当什么!

我坚持了几个月的夜跑,为了你练琴,说放弃放弃了;我每晚好容易挤出半小时读书,为了你练琴,说放弃放弃了;我每周三下班一都要一路飙车去幼儿园接上你然后去老师家上课,连喝口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你就给我练成这样?

开什么玩笑!

我控制不住,狠狠冲她发了通火。

图片来源:《小别离》

正拿着弓子哒哒哒敲旁边玩具熊脑袋的其颀吓得呆掉了,木偶一样定在那里,眼泪刷地流下来。

一滴,一滴,一滴。大滴大滴的眼泪落在她怀中的大提琴上,顺着指板流下来,像一条伤心的河。

木木终于还是沾上了眼泪。

那天晚上睡觉前,其颀用被子捂着脸,流着泪告诉给她讲故事的爸爸,她再也不想再梦到木木了,那样的梦让她伤心。

冷静下来之后,我就知道自己错了。听到颀爸这样的转述,我更是心痛又后悔。

兴趣如同感情,培养起来不容易,要毁掉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我一直在教育孩子们,有话慢慢说,有话好好说,结果,这次沉不住气的成了我自己。

说好的「没有要求、享受音乐」最重要呢?为什么在感觉自己付出太多之后,我就忘了初心,忍不住去要求孩子用成绩和表现来回报?

不过是个五岁的孩子,没有心无旁骛,能每天到点主动练琴已经很不易。

我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启发来引导,自己不去动脑筋,冲孩子发火算什么本事?

越想越惭愧。于是暗下决心,好好想办法,多鼓励、多启发,帮孩子和自己重新找回快乐。

第二天练习,其颀明显规矩了很多,没了小动作,却也没有了平常的放松。

每拉一道弓,她都小心翼翼地抬头看看我,仿佛在触碰一件易碎的瓷器,又好像在检查一枚定时炸弹。

我的心隐隐疼,装作没事似地说,你今天弓子拉得非常稳呢,比前几天进步很大。

她听了很开心,眼睛笑成两枚浅浅的月牙。

「其颀你知道吗,你拉得好,我能从你的琴声中听出藏在里面的东西。」

「真的吗?」她忽然好奇起来,一运弓,拉了一声缓慢低沉的do。

「妈妈你听到了什么?」

我说,「我听到了阴冷的北风。」

「还有茫茫的大雪。」她补充。

跟着她拉琴的节奏,我慢慢描述:「我看见一只北极熊妈妈,带着宝宝走在雪地中。他们走在巨大的冰块上,一片洁白,不远处躺着几只打哈欠的海狮,还有海豹在滑行。」

「雪花一片片飘下来。」她一边拉一边说。

「落在北极熊宝宝的鼻子上,它舔了一下,是甜的。」我继续补充。

「它叫皮埃罗。」女儿说。

我俩都不说话了,房间里除了琴声,是一片洁白的宁静。

这一次,她不是死气沉沉地练习,她在用音乐作诗。

而我,在静下心来之后,也看到了心急时看不到的风景。

图片来源:《野孩子》

后来,故事接龙成为我们练琴时的一项保留节目,它让我们惬意而放松,也为练琴初期的枯燥练习注入趣味和活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实验发明了很多小游戏。比如画票开家庭演奏会,全家人一起认真聆听;比如听音画图,按照她琴声的高低,我来选择不同的色彩画画, 纸上呈现出的图像常常令我们大吃一惊。

我发现,家里一再上演的其实是同一个故事,只是每次的人物和主题稍稍不同。

练琴和以往很多经历完全一样,自己只要稍稍用心加以引导,孩子便会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图片来源:《爱丽丝梦游仙境2》

当我们以放松的心态来想办法享受过程,恐惧、抵触、或心不在焉都会自然而然地消失,根本不需要催促、指责甚至吼叫。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

我也一直在反省,是什么让自己忘记了初心,差点变成女儿学琴之路上的大反派。

的原因,可能就是身为成年人,习惯了付出之后有个结果。

而且这个结果必得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才能给自己安慰,让自己因为付出而空出一个大洞的心重新变得满足。

说好的,要和音乐做一辈子的朋友,可学着学着,就觉得「友情」「熏陶」这些太过空虚缥缈,情不自禁陷入「你不学成个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对得起我」这样的怪圈。

其实来日方长,何必拔苗助长。

就算孩子 证明不是那块料、不会成为音乐家,不会考出什么证书又怎样?马云不都唱过,「君不见自古出征的男儿,有几个照了汗青。一个个事了拂衣去,依旧可以浅笑一下,深藏身与名。」

经历过,投入过,体验过,足够了。

图片来源:《狂恋大提琴》

女儿喜欢大提琴,就让她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前行吧,至于将来能攀多高,能走多远,能左右的不是我,那是时间和命运决定的答案。

身为母亲,我能做的,也只该做的,是陪伴,无怨无悔、无欲无求。只要她需要,我就会一直都在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经历,然后学习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使命。

孩子需要学习,我们大人又何尝不需要学习。督导孩子学琴学做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该学习做更好的父母,去倾听、去陪伴、去鼓励、去温暖。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越来越喜欢一句话,那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其实,它又何尝不是指出了做父母的真谛。

图片来源:《不一样的爸爸》

愿我们都能做到,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以「做我们的孩子」为荣。

作者:贝壳上的海,职场妈妈,摄影为生,写字为乐,愿与您一起闲聊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wxtz/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