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南极洲首现新冠病例!智利研究基地36人感染!

●警惕!气候变暖可能在释放远古病毒

●人类的警钟再次被敲响!

01

南极洲首现新冠病例!

智利研究基地36人感染!

据美国abc新闻报道,智利军方位于南极州的一座基地出现疫情。目前,共有36人感染新冠病毒。分别是26名陆军军人和10名从事基本维护工作的平民。

这也意味着, 的净土南极洲失守,全球七大洲全部出现疫情。

初步怀疑这跟智利军方的一艘补给船有关系。智利军方22日表示,海军一艘近期赶赴这座基地的补给船在返回智利后,有21人确诊新冠。

基地的全称是贝尔纳多·奥伊金斯·里克尔梅。

位于南极洲最北端的特里尼蒂半岛,被大洋和冰山包围,长期有人员驻扎。

智利正紧急撤走人员并且带回最南端的麦哲伦大区接受隔离和持续检测。

该大区是距离南极洲最近的人类聚居区之一,有不少飞机和船只都是从那里出发前往南极洲。并且,麦哲伦大区也是智利疫情最严重的区之一。

据多家外媒报道,随着南半球天气转暖,往来人员增加,加剧了南极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此前南极38个站点人安然无恙度过了冬季。南极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恶劣,医疗资源并不丰富。所以各国都在通力合作努力遏制新冠的传播。

据了解,所有前往南极的人员在离开国境前都需要接受新冠检测,到达南极后还需隔离两周并且再次检测。

在这片白雪皑皑的土地,一样要保持社交距离,戴好口罩。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汉妮·尼尔森(HanneNeelsen)告诉记者,南极出现新冠确诊病例不仅对人类的活动计划有影响,还对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带来了威胁。它们也面临感染新冠的风险。

更可怕的事情永远在后面。自然有一套它的循环链,环环相扣。如今新冠的传染源还没有找到。

02

警惕!气候变暖可能在释放远古病毒

新冠、蝗灾、洪水、澳洲大火,实在是不寻常。

年初,南北极又都有科学家预测随着气候不断变暖,南北极永冻层融化将可能释放出沉睡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病毒和细菌。

有远古病毒,加上南北极气温达到历年新高,现在大家提出一种新的假设:冰层逐渐融化,已经融化到有病毒的那层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带来一个可怕的事情,全球变暖南北极冰层下上远古年间的病毒浮现出,污染了水源。

世界多国新冠暴发于海鲜市场,这个要怎么解释?由于许多海鲜并没有肺,是属于比较单一的生物,原则上不会感染新冠。但它们生活的海呢?水域里是否已经被南北极冰川融化释放出的病毒污染了?这种病毒会是新冠病毒吗?

我想,这个问题现在虽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不失为一个我们讨论的方向。

而按照这个逻辑推测的话,我们发现了可怕的“罪魁祸首”——去年澳洲烧了8个多月的超级山火。

烧毁了万公顷的土地——超过了比利时+丹麦+荷兰的国土面积总和。

排放出 亿吨的 化碳——(统计截至年1月16日)超过个 化碳排放量 国家的年排放量之和。

夺去了人,和数十亿动物的生命——消防员的牺牲、居民吸入浓烟、动物无处可逃、许多生物物种濒临灭绝。

而更可怕的是,澳洲山火带来的温室效应,加剧了全球变暖。谁敢说南北极气温突破新高跟这场超级山火没有关系?

这个时候,我们总结了几个关键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它们是:澳洲山火、 化碳、全球变暖、南极突破20度、北极气温直逼38度、科学家称南北极冻土层有远古病毒、南北极冰川融化、多国海鲜市场首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

看看,这个时间线,这些“可怕”的字眼,我们不得不怀疑,澳洲山火是否就是新冠的元凶?

如今,澳洲大火已经熄灭,但这一场熊熊大火,烧的不仅是树木、动物,很可能烧的是人类的未来。

03

人类的警钟再次被敲响

除了聚焦新冠,可能我们有时候会忽略了,今年还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大多是跟恶劣的环境有关。人类的警钟再次被敲响!

青藏高原冰川发现28种新病毒。

南极气候变暖,极地雪藻作为一种淡水的单细胞绿藻在低温时冬眠,这会儿开始疯狂生长,出现“西瓜雪”;

企鹅们因为吃不上赖以为生的磷虾,数万只企鹅活活被饿死。

在俄罗斯北部的一座城市,因冰川消融饥饿的北极熊打劫垃圾车。这辆车因为故障抛锚,一群北极熊上前觅食,任凭司机鸣笛也不肯离去。近年由于冰川消融,垃圾也成了饥饿的北极熊的食物来源。

大火下,超过70万只蝙蝠涌入澳大利亚的各个城市,一副末日景象。

非洲蝗灾肆虐。

年最严重台风席卷欧洲,强风和暴雨持续袭击爱尔兰、法国、比利时、瑞士、荷兰、德国、卢森堡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

这 是一个警钟!我们可以用钱破灭一场大火,但却不能用钱买来重新冰冻的冰川。

我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全面减缓气候变化,不是等我有时间了再做,不是等我有钱了再做,不是10年、15年后才开始做。而是现在就开始做。

而年新冠、蝗灾、洪水等一连串灾难到底跟全球气候变化有没有关系,相信时间和科学会带来真相。

只是,但愿人类不要明白的太晚。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wxtz/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