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母亲被44斤垃圾杀死这可能是人类拍过
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来源:谈心社(txs) 在海边能看到什么? 蓝天白云海水,贝壳船只渔民……也有的人,会遇上一些少见的事。 几天前,有人在意大利撒丁岛海岸边,发现了一头长达8米抹香鲸尸体。 在海滩搁浅的抹香鲸/《纽约每日新闻》 解剖后,人们发现,她胃里有44斤垃圾,绝大多数是塑料: 垃圾袋、鱼网、鱼线、塑料杯、床单毛巾、仍然可以辨认出品牌和条形码的洗衣液袋子…… 抹香鲸的胃里有各式各样的塑料垃圾/世面 这些占据了整个胃容量的三分之二。 剩下三分之一,是她 的食物的残渣:鱿鱼嘴。 工作人员推测,她死亡的原因是塑料阻塞了消化道。 长达8米的抹香鲸尸体被工作人员打捞起来/我们视频 解剖过程中,人们还在她肚子里发现了一只长达2.5米的抹香鲸胎儿。 塑料,让她无法正常进食、生存,还间接“杀死”了她的孩子。 小抹香鲸胎死腹中/L'UnioneSarda 人类又一次见证了自己的“罪行”。 不知该愧疚还是心疼。 塑料,是人类对其他生物犯罪的证据 事实上,因为塑料丧命的动物,何止这一对抹香鲸母子。 菲律宾达沃市东海岸,人们在剖一只死亡柯氏喙鲸时,在它的胃里发现了80斤塑料垃圾:包括16个米袋,以及“很多购物袋”。 工作人员从鲸鱼尸体中取出大量塑料袋/《英国卫报》 当地一家博物馆表示,这只鲸鱼是他们“遇到的死亡鲸鱼中,胃里塑料垃圾最多的一只”。原本体型庞大少有天敌,因为人类,它们难逃厄运。 年11月19日,一只9.5米长的抹香鲸尸体被发现,它的腹中有12斤塑料垃圾,其中包括个杯子/视觉中国 也不仅仅是在海里,靠近人类,就很难摆脱塑料垃圾的“追杀”。 想要活着,就要进食。 人类可以选择,知道塑料不能吃、腐坏的食物不能吃,动物们却不懂。 两只正在吃塑料袋的黑天鹅/视觉中国 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样能看到塑料垃圾带来的毁灭。 “垃圾摄影家”ChrisJordan在距离陆地公里的一座小岛上,拍下了一组照片。一只信天翁尸体,皮肉内脏几乎全被风化,曾被它吞食掉的塑料却依旧存在感十足: 打火机、瓶盖、塑料小球、尼龙线、玩具零件…… 风化后的信天翁尸体里,许多塑料制品清晰可见/视觉中国 这座岛上,有数万只信天翁,和不计其数的垃圾。 幼鸟与塑料垃圾,傻傻分不清楚/《信天翁》 因为误食塑料痛苦挣扎的鸟、风化后满是塑料的尸体、误把垃圾带回来喂给孩子的鸟妈妈……都让ChrisJordan震撼且悲哀。 死前仍在奋力挣扎的信天翁/《信天翁》 等这些鸟死去,它们曾经吞下的塑料,又可能成为害死下一只信天翁的“杀手”。循环往复,永无止期。 肚子里的塑料垃圾多到可怕/《信天翁》 可能很少会有人相信,你在北半球丢下的一根塑料绳,会随着人类活动、洋流、风……害死一只南半球的鸟。但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美国新泽西州,一只蛎鹬误将一根塑料气球绳当做食物喂给它三周岁的宝宝吃。这根塑料气球绳是从大西洋冲上布拉德利海滩的/视觉中国 更悲哀的是,没有误食塑料垃圾的动物,也可能难逃折磨。 在英国的诺福克海滩,人们已经连续两年发现许多被飞盘勒住脖子的海豹; 在土耳其的伊兹密尔,一只鹈鹕被绳索、鱼钩和鱼线缠住了嘴,经人救援,才侥幸摆脱。 一只鹈鹕被绳索、鱼钩和鱼线缠住了嘴/视觉中国 一只自幼被塑料网勒住的海龟,硬生生改变了自己的身体形态,直到被动物保护组织发现,才得以解开禁锢。 身体变形的海龟/TheHUB 但更多的动物,都没有它们幸运。 没有被人类发现,常常意味着死路一条。 澳大利亚约克角,一只绿海龟被困在废弃的塑料渔网中冲上海岸。直到它已经变成一具骷髅,那团渔网也没有任何损坏的迹象。 被塑料困住致死的绿海龟尸体,在过去的十年里,仅在澳大利亚北部就有约1万只海龟不幸遭遇“幽灵网”/视觉中国 误食塑料、被塑料困住,这件事情每一分钟都自然界里上演。 如果是制造了塑料的人类自己遭遇这些,又当如何自处? “想象一下人类被塑料袋困住”/NationalGeographic 塑料,比人类更无处不在 一个残酷的事实:人类踏过的地方,可能已经没有净土了。 许多人迹罕至处,因为难以清理,反而成了塑料污染的“重灾区”。 去年,一部《珠峰清道夫》,让我们看到了曾经洁白纯净的珠穆朗玛峰,和如今的“世界 垃圾场”。 每年都有7-10万人,来到这里。也顺便带来了帐篷、氧气瓶、塑料袋、氧气管、睡袋……留下了燃料、废弃的食物、包装袋,以及多达12吨的排泄物。 常年低温,垃圾很难分解,一些污染物便随着珠峰冰雪融水一直向下游而去。 素有“亚洲水塔”的珠峰,每年冰雪融水会养育超过十亿亚洲人,人类带来的污染物,最终会随着水流,全都还给人类。 珠峰上的垃圾/《珠峰清道夫》 少有人迹的两极地区,同样不再是一片净土。 我们印象中的北极可能是这样的: 北极风光/视觉中国 事实上,今年2月,在加拿大极北地区,科学家发现暴雪鹱的鸟蛋中,有塑料的化学成分邻 脂。 这种让塑料更具有弹性的成分,可能会导致鸟类激素紊乱。北极熊也早已经开始在人类遗留的垃圾中觅食。 年10月31日,新地群岛上的北极熊在垃圾堆里吃东西/视觉中国 这还不算完。 大块塑料粉碎降解成的塑料颗粒、添加在日用品中的塑料微珠……很容易通过水循环扩散到地球每一个角落。 年1月,中国科考队在南极海水中,发现了PM2.5微塑料。 在地球上,塑料的足迹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类。 你丢掉的塑料不会消失,它会默默存在于世界某个角落,也许上百年都不会变。 每年,接近万吨垃圾进入海洋,随着洋流漂浮,在相对平静的海域聚集。 北太平洋上,有一条“太平洋垃圾带”(GreatPacificGarbagePatch)。 如果打捞出来仔细分辨,可以找到打火机、塑料瓶、休闲食品包装、家具家电残骸等各种现代垃圾。 太平洋垃圾带/NationalGeographic 斯里兰卡附近的印度洋曾经是拍摄蓝鲸的 海域。 在长达30年内,这里没有任何商业捕捞活动,可以说是未经人类染指的原始海洋。然而,某拍摄团队还是在一次潜水中,发现了藏在海面下的塑料、油脂、渔网…… 于是他们转头拍摄了另一部纪录片《塑料海洋》。 斯里兰卡附近的印度洋,海面下的白色垃圾/《塑料海洋》 地中海西部,几位潜水员发现了遍布海底的塑料瓶、轮胎、塑料袋……他们不得不承认:海底也成了垃圾场。 地中海西部,塑料和浮游生物的比例是1:2/《垃圾海洋》 太空也难以幸免。 年至今,多个被送上太空的人造卫星,在地球周边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碎片、残骸。 太空垃圾对地球同步卫星、空间站、宇航员来说,极其危险。 年,为躲避一块火箭残骸,某国际空间站飞行控制人员不得不人为调整飞行轨道。 截至年,累计有2万多个物体地球上空环绕/ESA 珠峰、极地、太平洋、海底、太空、动物的胃里…… 那些常人难以触及的地方,都充斥着塑料、垃圾。 一场台风、一个浪头,就可能揭开被掩藏的一切。 台风“山竹”过境后的香港某商场财新网梁莹菲 巴厘岛上,一次涨潮就会冲上来十几吨垃圾。 巴厘岛的垃圾/视觉中国 森林破坏,冰川融化,极低升温,物种灭绝…… 你可以“眼不见为净”,大自然不会。 别等到“报应”来了才后悔 年,非营利机构OrbMedia与明尼苏达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表明:全球数十亿人在饮用被塑料颗粒污染的水。 研究人员化验了从12个国家征集到的份饮水样本,结果发现,83%检测样本中都含有微塑料。 年10月,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胃肠病学会议宣布:首次在人类的大便样本中发现有塑料微粒。 你扔掉的塑料,早晚被你一口一口吃回来! 没人可以真正幸免。 除了赖以生存的水源、土地,盐也是塑料污染的重灾区。 年10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文章:研究人员对39个盐品牌测试,发现其中有36个具有微塑料,超过90%。 海洋中的鱼类,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的主食浮游生物,和塑料颗粒大小相近,很容易被误食。 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调查团队对日本女川湾、东京湾等地的海鱼进行调查:在74条鱼的体内共发现个微塑料,东京湾的鳀鱼占了近八成。 食物链一环套一环,这些有害物质,最终会在人体内富集。 有些人,开始为此做出改变。 21岁的荷兰少年BoyanSlat,试图在海上拉起了一道长长的塑料垃圾收集拦网,利用洋流的方向,让塑料垃圾“自投罗网”。 “自投罗网”/中国海洋网 澳洲人PeteCeglinski和AndrewTurton,设计了一款“海洋垃圾筒”: 用泵将海水吸进去,通过装置滤过掉海洋垃圾,在经过油水分离等程序,最终将清理后的海水排回海洋。 海洋垃圾桶/中国海洋网 也有人绞尽脑汁,发明塑料制品的替代物。 赫奇发明的可以吃的塑料/b站 有人一遍遍地呼吁大家:选择密封罐、保鲜盒,而非保鲜膜、保鲜袋;购物自备环保袋、拒绝塑料袋、循环使用…… 可是无动于衷者,仍然是大多数:“源头不解决,我少用几个塑料袋有什么用?”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源头,积少成多,再小的举动,也有意义。 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里,呈现了惊人一幕: 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这座城市被人类遗弃。由于核辐射,在核电站1.5公里范围内的大部分树都陆续枯萎,无数动物死去。 “不可思议的是,没有人类的20年间,大自然渐渐修复了这片曾经笼罩着核威胁的土地。地球没有人类依然会旋转。人类之前有生命,人类之后依然会有生命。” 海洋无法承受之重,最终只会成为人类无法承受之重,而非地球的。 这颗古老的星球,修复能力不知比人类强多少倍。 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所说: “地球用不着你拯救,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 化碳浓度比现在高十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都是这么演化过来的,都好好的。 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只是人类自己。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别等到“报应”真的来了,才后悔当初什么也没有做。 谁都不会主动去吃塑料。 但当塑料无处不在时,它们会开始吃人。 本文转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wxtz/4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6部高分纪录片,比旅行还长见识附观看
- 下一篇文章: 我希望这只正在打滚的北极熊,明年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