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国内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设施11日在四川广元正式投运。此设施是我国核工业产业链后端标志性工程,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高放废液处理能力零的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高放废液玻璃固化技术的国家,对我国核工业安全绿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放射性废物处理是核能安全利用的 一环,其中难度 、技术含量 的是高放废液处理。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是在度或更高温度下,将放射性废液和玻璃原料进行混合熔解,冷却后形成玻璃体。由于玻璃体浸出率低、强度高,能够有效包容放射性物质并形成稳定形态,是目前国际上 的废液处理方式。此前,世界上仅美、法、德等国家掌握了相关技术。

国内

1.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彬、陈亚楠团队近日在《中国科学材料》发表研究论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简单浸渍法结合电化学原位转化,可将废旧电池正极材料 铁锂转变成高效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的方法。研究有望实现用低成本的电池废料替代价格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材料损耗低、生产周期短、产率高、可放大等特点。

2.近期自然资源部 海洋研究所在南大西洋中脊岩石学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现地幔柱物质参与了南大西洋中脊轴部洋壳的增生过程。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大洋调查第22航次和第26航次在南大西洋中脊系统获取的新鲜玄武岩样品,对其开展了系统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锶-钕-铅-铪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为南大西洋中脊轴部海底热液成矿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3.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病害防控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南方根结线虫寄生过程分泌的凝集素类效应蛋白MiCTL1a通过与宿主 酶互作,调控细胞内活性氧稳态,帮助线虫寄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新植物学家》上。该研究阐明了根结线虫的致病机理,能够为寻找防治根结线虫的新靶标并制定新策略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4.9月12日9时35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这一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继今年完成双堆冷试、双堆热试、首次装料之后成功临界,向着年内并网发电再进一步。

国际

1.全球变暖导致北冰洋浮冰融化,北极熊栖息地减少。挪威一项研究显示,越来越多北极熊为繁衍下去,不得不近亲繁殖,进一步加剧灭绝风险。这项研究还显示,由于浮冰越来越少,北极熊难以捕食海豹,不得不改变饮食习惯,改吃鸟或鸟蛋,甚至自相残杀。

2.近日,巴西圣保罗大学JoseCarlosAlves-Filho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败血症会增加一种CD39+浆细胞群,从而通过腺苷介导的对巨噬细胞抗菌活性的抑制来促进免疫抑制。该研究近日发表于《免疫》。这项研究揭示了CD39hi浆细胞和腺苷是败血症引起的免疫抑制的重要驱动因素,并与人类疾病有关。

3.美空军研究实验室近日宣布,其航空航天系统部成功演示了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的飞机机翼多材料共形控制面,并获得一项机翼控制面技术专利。该专利设计一种共形副翼,通过3D打印技术,使用软性和刚性材料制成,外形平整光滑,不会造成气动损失,机翼控制面较传统襟缝翼设计的空气动力效能、结构完整性和操控性能更为出色。

4.英国《自然》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生态学研究表明,由于森林砍伐和野火,亚马逊地区高达85%被列为“受威胁物种”的生物,在过去20年里可能失去了大量栖息地。据估计,每平方公里森林被烧毁,就有额外的27个到37个植物物种和2到3种脊椎动物在亚马孙的分布受到影响。随着野火越来越靠近亚马逊盆地的核心地区,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更高,预计火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会上升。

浙江

9月10日19时,钱塘江畔的“大莲花”以及黄龙体育中心、杭州奥体中心等全部11座亚运一级以上场馆首次齐亮使用清洁能源的“绿”灯。

不单是场馆内的照明灯,此次杭州亚运用电将全部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目标实现“零碳亚运”。据介绍,从今年4月“零碳亚运”绿电交易全面启动到年杭州亚运会结束,杭州43座亚运场馆和亚运村将使用清洁能源近1.6亿千瓦时,减少标煤燃烧约1.97万吨,减排量相当于7.5万棵树一年吸收的 化碳的总和。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wxtz/1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