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篇文章

题图:小土豆在户外活动。

作者:任琦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生,在学前教育领域从教25年,先后任职于军队机关幼儿园以及IB-PYP体系幼儿园。美国正面管教注册讲师、美国K12视觉艺术创造力课程讲师。本文来自:一土教育(ID:etuedu)。

01

我的成长经历

我,从小生活在北京通州,家中姐弟三人,我是老大,是那时期为数不多的超生家庭,为此家里还背负了元的罚款。即便这样,家里因为有妈妈的温暖包容、爷爷的仁慈呵护,也还算温馨有爱,但唯独爸爸的严厉苛刻在我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

▲任园长和女儿

打我有记忆起,就很愿意做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可在爸爸的语言表述和评价中,我总是有那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我努力地去做,却总也得不到想要的肯定和笑容,当时想:或许是成人的世界孩子不懂吧!

5、6岁时,家里有一把琴,那是把我从没见过的可以弹奏的琴,内心喜欢极了,到现在仍记忆犹新。可当时,爸爸不由分说地将这把琴送给了朋友的孩子。为此我难过了好一阵子,想起来就偷偷流眼泪。一是舍不得那把琴,二是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把我那么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

上六年级时,班主任是当年刚毕业的大学生,非常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孩子的身体健康,经常带我们体验各种运动(印象最深的是踢足球),也时常带我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我很喜欢这样的师生关系和氛围。

但因为期中考试时,我的数学没有取得爸爸理想的成绩,他又是不由分说地,让妈妈把我齐腰的长发剪成了齐耳发,我当时欲哭无泪,悲伤到了极点。也因此,紧接着,在小学还有半年毕业的情况下,我被转学了!据说那里的教学质量高些。

为什么会对过往的有些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每每想起便有很多的为什么和不理解,或许还有些许的埋怨?

后来读师范、读大学、读研究生,不断深入钻研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一直工作在学前教育一线,接触了上千个家庭,又接触到正面管教,幡然醒悟:原来我一直是那个内心不自信的小孩!

我内心一直缺的是安全感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为什么不安全?因为爸爸从来没有表达过—爱我。他会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有一点点不符合他的预期便表露出嫌弃、不屑以及失望;

为什么不安全?因为不经意间犯的错误就会被极其意外的方式惩戒,有时可能伤及自尊;为什么不安全?因为受到的总是指责,而不是我怎样做才会更好;为什么不安全?因为不是完全被接纳的。

有段时间,家里气氛窒息,回家后我要么积极努力地写作业、要么主动做家务,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挑毛病。

再后来读书的过程中,在外人看来我一直是那个非常 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得了N多个奖学金,也一直担任班长、校学生会委员工作,但是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总是不够自信,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出色。

工作中也是如此,明明获得了很多区级市级的奖项,但总觉得自己距离 还差得很远,这一次只是自己运气好罢了。诸如此类,总认为自己还不能开心,因为没有什么可开心的,距离理想的自己还差得很远。后来意识到,是我内心里映射的恰恰是儿时父亲对待自己的态度。

后来,我逐渐认清自己其实是没有被接纳的,想要完成这一心理跨越,必须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惶恐与不安,必须要接纳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小孩。

于是我便经常与自己对话:告诉自己很多结果我无法操控,尽心尽力就好;别人的态度我无法把握,只是在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时,我要首先做到这样对待别人。

阿德勒心理学中提到:课题分离。人与人是有界限的,有些问题是别人的课题,有些则是自己的。

在思考教育时,我也经常问自己: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优质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说知识很重要、技能很重要、能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而孩童时期的好奇心、内驱力、能动性更重要,年龄向下延伸,一个人内心的安全感才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去发展品德(积极探究、善于交流、勇于尝试)、才干知识(知识渊博、坚持原则、全面发展)、社会交往(勤于思考、胸襟开阔、及时反思)、审美技能(懂得关爱)。

▲幼儿园的小土豆

02

为什么要来“一土”?

我一直在思考和反思教育者究竟要给与孩子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支持孩子的成长?20多年来,我也一直在找寻可以让自己心灵感受到安全和信任的港湾,但是一直却很难实现,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社会形态中很多成年人之间的游戏规则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能在一个真诚、温暖、关怀与同理的世界中,感受到伙伴间彼此的亲密与支持,心无旁骛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朋友经常笑我太理想,但是我从未放弃,至少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够给身边的伙伴带去温暖和力量。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诺的演讲《力量从哪里来》。

▲点击视频观看《力量从哪里来?》

我感觉她说出了我的心声,说出了千万教育者的心声。接着我翻阅了一土教育的公号,“小土豆儿、大土豆儿”的称呼好亲切,这里对所有教师保有 的尊重,大家对教育前景满怀热情。每个人是积极乐观而笃定的,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真实、平等而互相尊重的,尊重对方的人格、感受、界限、意见等等,不端不装有趣有梦。

再深入一了解,一诺发自肺腑的呼喊萦绕在我耳边:身为中国人,要做中国人的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汇集世界先进经验根植于本土的教育模式。这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我还可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

次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fbfw/9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