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我们又见面啦!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幼儿大科学》年11月刊的编辑分享

看到本期的封面,你的 感觉是什么?我是被这两个大“萌宠”给可爱到了!肥肥的,懒懒的,鼻子嘟嘟的,憨态可掬。

这个封面也被选作了《东方娃娃》新年台历的封面哦!

是不是想赶快翻开杂志好好了解一下海豹了呢?别急,再请各位仔细地观察一下下面的蚂蚁——负责封面设计的冯忆南老师不仅设计感了得,他的封面总是会使用十分高级的配色,而蚂蚁的颜色又比海豹的深,可以取得稳稳的视觉效果;画功也非常深厚——

蚂蚁与海豹的画法截然不同,运用了一些国画的技巧,看它们的腿,笔触稳健有力,腿部的肌肉清晰可见,六只腿仿佛都在用劲儿,十分有表现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翻开杂志吧!

一、野生动物园:冰上睡大觉

“看,一头海豹正懒洋洋地趴在厚厚的雪上。它身上灰色的短毛大衣,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呢!”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了我们编辑很多的心思呢——希望通过简洁而准确的描述,引导孩子观察细节,并生动呈现海豹的独特气质。比如:

懒洋洋的:海豹的身体构造让它看上去就有一种懒懒的感觉,因为它的四肢已经退化了,整体看像一个大纺锤,在陆地上或者冰面上只能肚皮贴地一点点蹭着走,行动非常迟缓。

灰色的短毛大衣:其实海豹是有毛的哦,虽然看起来像是皮肤。

闪着银光:在白雪和灿烂阳光的映衬之下,仿佛美人鱼的海豹身体竟然会闪耀特别的光泽!这是摄影师陈婷的亲眼所见,让我们不禁要羡慕海豹悠闲惬意的冰上生活~

别看海豹在地面上蠢蠢笨笨的,一旦到了水里,就成了一条自由自在的大鱼啦。南极海豹在海里游动速度为每小时20~30千米,潜水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所以,它们可以尽情地在水下捕小鱼、小虾甚至企鹅吃,一天要吃十几斤哦,长得肚大腰圆。

别看海豹在地面上蠢蠢笨笨的,一旦到了水里,就成了一条自由自在的大鱼啦。南极海豹在海里游动速度为每小时20~30千米,潜水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所以,它们可以尽情地在水下捕小鱼、小虾甚至企鹅吃,一天要吃十几斤哦,长得肚大腰圆。

海豹社会是“一夫多妻”制的,年轻力壮的雄性海豹可以拥有更多的雌性海豹。雌海豹挑选雄海豹的时候,雄海豹之间往往要发生很猛烈的争斗,发出巨大的声响。虽然求偶、产仔、哺乳都在岸上,但是交配的时候它们要一起游进海里。

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读者发现,这篇海豹中,讲到了不止一种海豹哦。海豹分布的范围很广,南极北极都有。为了更好的表现海豹,我们使用了两位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他们一个去了南极,一个去了北极,所以这两张,一个是南极的象海豹,一个是北极的髯海豹。

另外,可不要以为海豹就是海里的,淡水里也有海豹——贝加尔湖的贝加尔海豹就是 的淡水海豹。

这是北极的竖琴海豹宝宝,多可爱啊!

海豹主要依靠脂肪御寒,所以小海豹出生之后就会不停吃奶,储存脂肪。“大约只要10天,小海豹的体重就能长到出生时的3倍”哦!

抚育后代全是海豹妈妈的工作,大约10~12天之内,她们除了觅食都在喂奶。甚至据说格陵兰海豹妈妈这段时间都不吃东西,寸步不离地守着小海豹。

“可是,几天之后妈妈就会离开,不再回来。”在小海豹生成厚厚的脂肪层以后,海豹妈妈就走了,将小海豹一个人留在冰面。小海豹要独自完成从乳白色到银灰色的褪毛过程,“直到身上的绒毛褪掉,才能自己下海找吃的。”这个期间,小海豹过得很辛苦,它们体内的脂肪会丧失掉一半,也会有不少小海豹熬不过这一关。

活下来的小海豹,必须独立下海捕鱼,还要时刻提防天敌——南极的虎鲸或者北极熊的袭击,历经危险吃饱了之后,才可以享受“冰上睡大觉”的美好生活。

二、你发现了吗:嗨哟嗨哟搬不停

这一期和下一期的你发现了吗的主角是蚂蚁,老读者可能有些奇怪了,咦,去年的2月刊也有蚂蚁啊,为什么要重复做呢?

上一次的蚂蚁主要讲的是我们身边常见的蚂蚁,而这次是特别引进的英国版权,不仅有工蚁、蚁后、雄蚁的高清图片,还有许多我们无法看到的、有着神奇本领的特别蚁类,可以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哦!

所以,虽然是同一主题,但因为角度不同、呈现的知识点不同,值得一做再做,毕竟认识世界的角度和切入点可以五花八门,希望借此可以于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传递开放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蚂蚁是长着六条腿和两根触角的昆虫”,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稍加一点扩展,就是:所有的昆虫都有六条腿。

对于如何向孩子解释“昆虫”这个比较生物学的的概念,我们一直有点不知如何是好,总怕说深了孩子理解不了。现在好了,由生活中能够直接观察的对象开始,孩子更容易接受。

和工蚁的对比,蚁后是个大家伙!

要看仔细哟,工蚁吃东西的模样,所有的脚和大颚都在使劲呢!

蚂蚁的种类有很多很多,这是切叶蚁,它们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本领哦:

切叶蚁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它们掌握种植技术的时间可能比人类还要早!切叶蚁并不吃树叶,它们把树叶切碎了搬回蚁穴,然后等着它发酵,吃叶子上长出来的真菌,也就是小蘑菇!所以切叶蚁也叫蘑菇蚁。

切叶蚁常常成群结队地出来寻找剪切对象,队伍中有负责剪叶的中等大小的工蚁,还有担任警戒工作的小工蚁。它们剪下树叶之后会排成整齐的长队往巢穴搬运,远远看上去就像无数条绿色的小帆船,不少小工蚁会“坐”在船帆上进行指挥,注意周围是否有敌害或阻碍物,同时还要检查叶片是否被污染了。

仔细看——图片上每篇小碎叶的下面,都有一只小蚂蚁在负重前行哦。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科学家观察到,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 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大汉搬运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吨!而现实中,能够搬运斤的人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按照自己的体重和能扛起的东西的重量的比例,小小的蚂蚁才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呢!

行军蚁也很神奇,主要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一般一个群体就有一二百万只。和一般的蚂蚁不同,行军蚁根本不会筑巢,从一出生就在不断地移动、发现猎物、吃掉猎物。它们拥有强壮的颚,咬力比一般的蚂蚁强劲得多,在捕食时,它们会形成不同的进攻小组协作作战,就像拥有强力武装的职业军人,所以才得名叫行军蚁。

是不是想不到,小小的蚂蚁对我们和自然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帮助保持环境的清洁,帮助植物生长,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下次见到嗨哟嗨哟搬东西的小蚂蚁,是不是会产生一点敬意呢?

观察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可以从小抓起,更要从兴趣抓起。

小编就亲眼见过,宝宝明明很专注地在看蚂蚁或者其他小虫子,可是身旁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要么着急地拉着宝宝赶紧走,要么很嫌弃地说脏!脏!其实,兴趣是 的老师,宝宝自己有兴趣去观察,不妨让ta或者干脆带着ta一起多看一会儿,看看这个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小生命,多么神奇,多么伟大,这是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 步哦!

三、博物馆:尖角长牙怪

当我们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会注意到什么?尖角?肯定的,非常突出。但是大牙就没有那么明显,于是我们用特别的排版,希望引导小朋友发现细节。

关于这个大牙,还有故事可以说呢。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博物馆栏目的绘画署的是“科学绘画”,因为这些画作,不是李小光老师凭空想象或是艺术创作,而是根据化石等资料画出来的复原图,并经过专家审核的哦。

这次的大牙,本来画成了这样——

李小光老师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了这是现代野猪牙齿的样子,如果说比对“现在猪的远亲”这句话,也是合理的。

但是,拿到正稿,编辑对比了化石细节,发现牙齿的方向与化石(拍自上海自然博物馆)有点不对。于是赶紧与作者——上海自然博物的古生物研究专家冯羽老师进行确认,冯老师为了 ,说要查阅科学文献。等待的时候,编辑又联系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首席讲解员高源老师,请他拍一下库班猪的牙齿细节,高老师非常严谨,特别拍了不同化石:

对比多个个体的共性显示,再加上冯老师资料支持,证明两对牙均向上的画法是错误的,于是虽然发稿在即、时间紧张,还是请李老师修改成现在的样子——

非常开心,我们的“博物馆”栏目一直坚持着科学绘画的理念,每期都是请画家与科学家共同创作,把真正科学的画面语言传递给孩子。

四、小制作:抽拉万花筒

这个小制作又简单又好玩,镜面纸上可以反射出好看的图案,并且富于变化。

小制作这个栏目的设立就是为了让现在的孩子在电子设备之外能够动手做一做,开心玩一玩,再动脑想一想,不断尝试,即使受挫也没有关系,最终获得成就感。

为了更耐玩一点,家长朋友可以鼓励孩子画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做出各种各样的万花筒。甚至还可以一起研究研究,怎么样画,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呢?比如,想看到一个小熊脸,那么,鼻子该画在哪里?眼睛该画在哪里?一个小小的万花筒,可以玩很久很久哦!

五、看自然:冰冻的大地

这些天,冬意越来越明显了,我们杂志上也适时地选用了一些冬天的主题,比如野生动物园的海豹,比如这里和下一期的冰冻的大地。小朋友一边感受着冬天,一边学习着冬天,希望能令他们印象深刻哟!

冬天的我们一定要添衣加衫,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寒冷的冰天雪地?它们是为什么会不怕冷呢?

我们来看一看吧:

竖琴海豹和海象都生活北极附近。它们身上都有厚厚的脂肪,所以才不怕冷哦。

海象和海豹很像,但是多了两颗大长牙,有一米长哦!这个大长牙确实和象牙很像呢!大长牙也是它们重要的工具,海象移动的时候用牙齿固定在冰面上帮助行走,而遇到攻击或者求偶的时候,长牙又变成厉害的武器,经常把对方戳得伤痕累累。

极地地区当然不能少了冰上 ——北极熊!北极熊的故事可多呢,悄悄地剧透一下,咱们《幼儿大科学》明年的1月刊的主角就是北极熊哦!摄影师30多次深入北极地区,拍摄到了很多精彩的图片,非常值得期待呢!

牦牛生活在海拔很高的苦寒之地。它们全身都是宝,咱们的藏族同胞衣食住行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他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用它的皮毛做衣服和帐篷。农耕的时候离不开它,运输的时候也得依靠它,它可是藏族人民的大宝贝哦!

哇,好壮观的驯鹿群啊!

驯鹿 的特点,就是每年的大迁徙。迁徙的路线几百年不变,它们秩序紧然、日夜兼程。向南迁徙的路途中,它们会脱掉厚厚的冬装,一路上掉下的毛,就正好成了路标。就连小鹿,也是在迁徙的路上生下来的,并且生下来两三天,它们就也加入了赶路的大军,一个星期之后,就可以跟爸爸妈妈跑得一样快了!

驯鹿雌雄都有角,而且它们的角分枝繁复,有时候能超过30叉,怪不得它们也叫“角鹿”。

六、不一样的职业

还记得9月的飞行员吗?

飞机上的一切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别说小朋友了,很多大人都非常有兴趣。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了飞行员、飞机维修员、空乘三个跟飞机有关的职业,飞行员在第九期,空乘将在明年的 期和大家见面哦!

相对其他一些职业,飞机维修员所用到的工具要专业、复杂得多,为了能让孩子们更明白一些,我们编辑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随便上两张图来感受一下吧。

这是画面中的欧阳老师给我们发来的图片的其中两张,可把小编整蒙了!好在,严谨专业的欧阳老师会耐心地与小编沟通,

用他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帮助小编一点点地理解,小编再将这些艰辛晦涩的知识,转化为小朋友能听懂的语言。

除了能体会到飞机维修工作的专业、复杂、严谨,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原来发动机是有自己的清洗车的;看不到的夹缝里,可以借助反光镜的帮忙;飞机上的螺栓不是拧的越紧越好,而是要拧的刚刚好;飞机外部的小损伤,可以临时用金属胶带修补,谁能想到还有这么又黏又坚韧的胶带呢!

七、猜猜看

这一期的猜猜看,我们站在孩子的视角——泡泡上还能看到血管,成年人仔细一看都不会认为是吹泡泡,但是孩子们的视角就会比较简单有趣。我们希望通过这样有趣的点引起孩子的注意,自然地带出主题。那么,到底是不是青蛙吹泡泡呢?看活页吧!

好了,这一期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下个月再见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fzfs/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