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到了“易危”,大熊猫“喜提”降级。目前,我们正在加紧研究大熊猫的犬瘟热疫苗,国家还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解决了它们栖息地破碎化的问题…出品:格致论道讲坛以下内容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义波演讲实录:大家好,我是胡义波,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我在年进入了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团队,长期从事大熊猫的保护遗传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今天有幸来到格致论道讲坛,跟大家分享一下国宝大熊猫的故事。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大熊猫又露了一次脸,让全世界人民为之惊喜,也导致了“一墩难求”,不知道各位大小朋友是否已经实现了“冰墩墩自由”。在研究大熊猫的十多年里,我发现尽管大家都很喜爱大熊猫,但是对大熊猫的一些生物学知识和保护管理问题还不太清楚,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论调,认为受到种群数量持续下降、遗传多样性低、繁殖能力低下以及专吃竹子等生物学特征的限制,大熊猫必将走向灭绝,它们将走向演化的尽头,或者说演化的死胡同。时至近年,这一论调还不断地被提起。在年,BBC媒体人ChrisPackham就曾撰文表示:我们应该让大熊猫灭亡,从而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其他的动物上。那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将跟大家探讨一下四个问题: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是否在下降?它的遗传多样性、繁殖能力是不是低?大熊猫对竹子到底适不适应?大熊猫的数量,到底怎么数?已完成:10%//////////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说起种群数量,实际问题就是大熊猫有多少只,这也是很多人问我的。▲大家以为……那我们怎样调查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呢?这并不是我们去野外随便看一看、数一数就行的。大熊猫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也被称为“竹林隐士”,实际上很难在野外见到。怎么办呢?其实这主要靠大熊猫的一种特殊分泌物:便便。▲实际工作……上图显示的就是大熊猫的一团新鲜的竹笋粪。我们能看到,大熊猫的粪便里有一节节咀嚼消化后的残余,我们称之为“咬节”。咬节的长短跟年龄相关:咬节长的年龄大,咬节短的年龄小。再结合粪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来识别个体。比如当野外两团粪便的距离大于1.5公里,直接判定为两只个体;如果它们的距离小于1.5公里,但是咬节的长度差异大于2毫米,也可以判定为两只个体。这都是经由大量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论。基于这一原理,我国目前已经开展了4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每10年一次。可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受到过这么多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fbfw/13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