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食草动物一直都是食肉动物的食物,就算是水牛这种群居而且战斗力强的食草动物,也会被狮子捕获。

成年的食肉动物,熊、老虎、狮子、豹子、狼等等,都是站在食物链顶尖的。尤其是豹子和狼,它们的体型算不上庞大,但捕猎成功率非常高。成年的食肉动物只需要提防体型比自己大的食肉动物,当然一般情况下,食肉动物也不会去吃食肉动物。

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比起来,食肉动物将自己全身都进化成适合打架撕咬的样子,而食草动物更多的专注于怎样才能跑得更快。

但是食草动物为什么没有想过反抗呢?就算是自己不能吃肉,那杀一两只老虎狮子什么的,震慑一下这些食肉动物,告诉它们“我虽然是吃草的,那是因为我喜欢吃草,惹了我别管是谁,我照揍不误!”。

小野兔可能不敢这么想,毕竟自己这么小一只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但是大象、犀牛、长颈鹿、野牛,随便一个拎出来都比狮子老虎块头大,也就北极熊在它们面前不显小。

可问题是它们也见不到北极熊啊,北极熊吃鱼吃虾吃海豹,不吃它们。

食草动物的幼崽,一出生就要努力奔跑,才能免于被吃的命运。它们的妈妈不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自理能力,毕竟草是一低头就能吃到的,它们妈妈只担心孩子跑得不够快。

食肉动物的幼崽就不一样了,它们不仅不用自己找吃的,练习捕猎的时候还是自己妈妈把猎物抓过来的。典型的“妈妈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既然食肉动物幼年时期这么弱,为什么那些强壮的食草动物不趁它们小,先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免得长大了还威胁自己的生存呢?

所谓的“哺乳动物越强,幼崽越弱”不如这样说:周围的环境越安全,幼崽越弱。因为它们出生不需要想着该怎么从“虎口逃生”,它们出生就有母亲给自己搭好了足够成长的“温室”,在这个温室了不用面对外来的威胁。

而且食肉动物要捕猎,它们是没有太多时间去悠闲的安胎的。所以大多数食肉动物都是怀胎三四个月就生出幼崽,而食草动物大多都是9个月或者更长,让胎儿在体内发育完全了再出生。

我们从它们祖先的选择上来看:

食草动物选择吃植物为生,是因为植物相对于肉类更加容易获得,吃植物不会有受伤的危险也不会让自己饿肚子。

食肉动物选择吃肉为生,是因为肉类能量更多,味道更好。如果说吃草需要一直吃一天才能维持自己身体能量的话,吃肉吃一顿就够了。

在这样的选择下,食草动物渐渐只能吃草,消化不了肉。食肉动物也只能吃肉,它们的肠胃消化不了植物。

在食草动物的生活环境中,它们不需要想从哪找食物,只需要想怎么不被吃。打一架是个好办法,但是受伤了只吃草能量补不回来,还容易遭到其它食肉动物的捕食。综合权衡之下,只好选择了逃跑这种只需要跑得快就什么事没有的方法。

而在食肉动物的生活环境中,它们不仅要跑得快,要能快过它的猎物,还要锻炼自己的牙齿、爪子,不然追上了有什么用呢?不能一下咬穿它的喉咙就只能眼睁睁看它再次跑掉。

实际上,在一次逃命与追赶的过程中,食肉动物消耗的能量远远高过食草动物。

一些食草动物在面对食肉动物时,恐惧是刻在骨子里的。它们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基因和祖先的记忆告诉它们,遇到这些动物必须立刻奔跑,用尽全力奔跑,才能让自己免于被吃的命运。

至于另一些动物,则是没必要跟它打,跟它打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我只需要跑就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非得打架。

大型的食草动物,它们是不主动招惹食肉动物的,同样,食肉动物也不会招惹它们。它们怀胎时间长,纯粹是为了保证幼崽的存活率,保证种族的繁衍生息。

自然界中的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它们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生存,才能维护这生态的平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fbfw/1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