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迄今为止地球北方最后的处女地,也是世
北极 世界的冷酷尽头 地球北方最后一片处女地 因为遥远、未知、寒冷、漂亮, 北极一直是人类心怀恐惧、 却又是永恒向往的终极目的地。 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即便是冰川融化严重的盛夏, 前往北极的航道仍然困难重重。 不连续的冰山和各种未知险境, 成为一道道障碍, 但这仍然阻挡不了人类对北极的好奇。 ——引自《中国国家地理》 年12月刊 前往北极,如今 成了许多普通人的极致梦想。 然而,随着全球变暖的不可逆趋势, 随着各国在北极的资源争霸愈演愈烈, 50年后,北极无冰、生态污染、物种濒临灭绝,可预见的灾难正向我们袭来! 北极圈的纯白世界, 正在被蓝色与血色替代。 英国《卫报》在北极圈的斯瓦尔巴群岛上跟踪一只雄性北极熊。由于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它无法捕食猎物,今年7月已经饿死了。 这些网络图片在大众心中激起了不同情绪。 北冰洋正在变暖变蓝,将成「无冰洋」。 背后,一场世界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博弈也正在升温。 北极,不需要人类的悲歌 也许你正在感叹「环保从我做起,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啊!」 但是请冷静: 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北极身为地球最早的家庭成员, 它至少经历过5次地质迭代、物种大灭绝与再生,它比今天更热更冷的日子动辄千万年,超乎你想象。 对北极来说,哪怕海冰全部融化; 对地球来说,哪怕人类全部灭绝; 也只不过是一瞬间、沧海一沙砾罢了。 地球,从不需要拯救, 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北极在哪里?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北极仅是一片渺无人烟的冰海,是悬在我们脑门最顶上那一大片白,是只有探险家、科学家或科幻小说作者才会关心的地方。 北极地区,北极圈(北纬66°34′)以北的区域。 中心是世界四大洋之一北冰洋;周围的欧亚大陆、北美大陆与格陵兰岛将北冰洋围成了「地中海」。 北极地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陆地与海洋的面积四六开,大陆分属8个环北极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冰岛和丹麦。 北极地形复杂,领土又分属不同国家,不像南极是一整块大陆,因此很多人对北极圈的地理概念总是很模糊。但很明确的是:北极与南极一起构成了地球的两大寒带。 史前时代,北冰洋没有冰 将时间倒回到史前时代, 白垩纪时期(约1.45亿年前~万年前), 北极地区并不被冰雪覆盖, 它的气候远比现在温暖, 最高20℃,最低-15℃, 整个北冰洋犹如一片巨大的淡水湖, 周围恐龙逡巡,水杉遍布。 美国《科学》杂志描绘的白垩纪时期的北极样貌。 万年前,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 大西洋的海水才开始由海峡流入北极圈, 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 这一过程,经历了至少75万年。 美国《科学》杂志描绘的万年前的北极样貌:火山运动、原始鸟类、淡水湾、海龟、鱼类。 北极,孤绝的白色世界 从北极圈到北极点, 永久性海冰像一个天然的时间冰箱, 将地球百万年前最纯净的模样冷藏起来, 原封不动地送到了人类眼前。 这里有真正意义的世界尽头——北极点, NorthPole,地球最北的一点,每年有微小位移。 乘坐俄罗斯「50周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是普通游客抵达北极点的唯一方式,一张船票20万元。 以北极点为圆心画圈,是北冰洋。 这个世界最小、最浅、最冷的大洋,2/3被永久性海冰所覆盖。 更大的圈,是陆地海岸带及众多岛屿。 北极圈内的岛屿数量仅次于太平洋。 图为挪威北部的罗弗敦群岛于是,极致美的自然奇观在此诞生: 从亘古恒今的冰川、峡湾;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北极区域多冰川、峡湾。Fjord一词来自挪威语。 到全世界最密集、最美的冰山; 格陵兰岛是北极看冰山最好的地方,被称为冰山摇篮。每年产浮冰比南极要多一倍,其中1/3是冰山! 梦幻般的北极大地纹理:冰山、冰泡、冰洞、冰瀑。 从荒芜寂寞的北极苔原; 这片永冻土地带,强风与荒漠相伴,却也在夏季布满水网与沼泽。 到高冷气质十足的亚寒带针叶林。 北极点并非最冷的,整个北极最冷的地方在泰加林带——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北纬63°16.2′)曾在年测得-71℃。 高纬度特有的奇幻天象昼夜交替: 北极点不只是「世界的尽头」,也是「时间的尽头」。这里每年只有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从极昼的午夜阳光, 极昼的漫长夏日,太阳始终追着地平线转圈。 到极夜的绚烂北极光; 比起南极,北极光的背景幕布太美了,峡湾冰川荒原峡谷森林…… 在北极,彩虹也成了白色; 气温太低,空气中的水滴凝结成冰晶,彩虹呈现出白色。 在茫茫苔原之上,花朵也像延时摄影一样,急速绽放又急速枯萎; 北极棉草(ArcticCottonGrass),因纽特人用它来做蜡烛芯,整个冰屋也被照亮。 诗人赞叹北极的孤绝、奇美, 但这里并非一片死寂。虽然没有陆地,北极却拥有比南极更丰富的生命体。 数十万只野生驯鹿、麝牛的浩荡迁徙,壮观景象不输非洲草原; 北极狐、北极兔、木野牛、旅鼠隐逸苔原与森林间,雪鸮、北极鹰滑翔而过; 还有睥睨众生的「北极之王」北极熊, 以及全世界最稀有的鲸类:独角鲸、白鲸、北大西洋露脊鲸…… 一群白鲸游过巴芬岛北部的兰开斯特湾 这样的世界,已经存在了千万年。 冰山崩裂、坠入大海,激起一阵巨浪, 没人怀疑,那空洞又浑厚的巨响,是从1万年前传来。 地球最早的极地孤儿 1万年前,人类踟蹰而来。 北极地区最早的原住民是在1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徙至此,又有部落跨越白令海峡,进入北美大陆。这当然是人类史上的奇迹,要知道,同样极寒残酷的南极洲,迄今无人类定居。 如今,北极地区生活着20多个民族,总人口约万,主要有北美的因纽特人、俄罗斯的科米人、北欧的萨米人等。 北欧萨米人,与驯鹿共生特别是因纽特人,也就是「爱斯基摩人」。他们骄傲地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意思是:真正的人!他们是真正的冰原生存大师:身材矮小而强壮,猎食海豹、北极熊和海象为生。耐寒且战斗力极强,不停迁徙,冬天也「冬眠」。 据说,群居的因纽特人在冰屋里睡觉时,是一大家子赤身裸体挤在一起,除了取暖,也更是一种精神慰藉,以抵抗北极大地的无尽孤独。 在我们眼里,他们曾数千年封闭地生活在北极,如同地球孤儿一般,排除在「文明世界」之外;但于原住民自己而言,那却是一段不被打扰的岁月。 直到…… 16世纪地理大发现,人类征服北极第一步 年前,人类最初探索北极, 是为了挑战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也是为了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航道。 16世纪初,马可·波罗的游记和新大陆的发现点燃了全欧洲的「东方热」。英国、荷兰对那个遥远而神秘、遍地财富的东方满怀憧憬。但南方航线早被西班牙、葡萄牙霸占,买路钱昂贵,于是想从北极绕道,开辟一条捷径直通中国。 此后数百年,英国人、荷兰人、北欧人、俄罗斯人前赴后继勇闯北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终于被分别打通。 这个过程充满了史诗般的英雄主义色彩。 19世纪,「征服北极点」更成为了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其壮烈程度,全球人类史上唯有登顶珠峰可与之相比。 有人永眠海底。 年,英国爵士约翰·富兰克林率船队向北极点进发,却全军覆没,被探险史称为「北极死亡大进军」。 有人奇迹生还。 年,挪威探险家内森驾着「前进号」帆船向北极点进发,3年后奇迹般生还,成为19世纪最接近北极点的人。 有人最终抵达。 年,美国探险家皮里经过了23年的努力、失去了大部分手指和脚趾,成为了第一个达到北极点的人。 年,挪威人阿蒙森完成了跨越北极的第一次飞行。 年,日本人植村直己完成了第一次孤身抵达北极点的壮举。 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成为了「白色生命线」。 年,二战爆发,英美为了避开德军封锁向苏联输送战略物资,打通北极航道。5年战争期间,同盟国派出共计艘运输船,沉没85艘,这条「最短生命线」对苏联最终胜利起了巨大作用,鼓舞了士气和民心。 如今俯瞰北极圈地图, 许多地名都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这是世人对探索者、开拓者的永恒纪念。 19世纪科考时代,北极旅行团出发! 年被定为「国际极地年」,人类的北极征途从「探险时代」进入到「科考时代」。 整个20世纪,各国科考队在现代科技助力之下,争相建立北极基地。 无数的“第一次”被刷新着。 年,美国核潜艇「诺特拉斯」号第一次从冰下穿过了北极点;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北极卫星;年,苏联破冰船「北极」号第一次冲破冰层抵达北极点…… 年,中国派出第一支北极科考队,迄今已进行过8次北极科考,并在挪威新奥尔松设有黄河站。 这一组图片来自摄影师EvgeniaArbugaeva,记录了一支长期驻扎在北极气象站的科考队。在北极科考,艰苦但浪漫! 20世纪末,「北极旅行」也成为了可能! 年,康有为成为第一位探访北极的中国旅行者。他在北冰洋泛舟写下诗句:「极昼,视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也。」 仅仅年后,中国已成为探访北极人数最多的国家。年,全球抵达北极点的游客有多人,中国人超过了一半! 坐邮轮去北极点,成为了中国富人阶层、智识阶层时下最起范儿的新旅行方式。 全世界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50周年胜利号」,从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出发,直抵北极点!一张船票20万,10天航程,一开售就会被抢空。 20年前,美国人是北极常客; 而今天,中国旅游公司会包下整艘船! 北极圈更多的未知之境, 也都被我们一一涉足。 去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观鲸、拜访北极熊, 去萨米部落,看驯鹿迁徙, 去美国阿拉斯加追逐北极光, 去冰岛的火山地貌间,环岛自驾, 去格陵兰岛看尽全世界最美的冰山……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极区域,在整个北极圈是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北极门户特罗姆瑟更是一座为游客而生的城市,人们从这里去往更远的北极三岛(冰岛、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 然而,一切都这么美好吗? 地球下一个富矿 世界尽头的能源战争 进入21世纪,北极圈突然变得炙手可热, 这个「热」不仅有地球温室效应带来的热, 更有世界各国对它投射来的热切目光。 北极从「科考时代」演变到了「掘金时代」。 这一次,人类要抢夺「时间」与「财富」了。 还是年前的那一条捷径, 北极航道的价值有多大? 从北极上方俯瞰地球,会明显发现: 北极航道是东西半球之间的最短航线。 比如,从中国上海行船去荷兰鹿特丹,穿行北极新航道,会比目前绕道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缩短40%航程,节约至少9天,每年节省逾千亿美元的海运成本。对现代国际贸易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北极的四季通航,其商业价值与战略价值不可估量。 直到21世纪初,浮冰仍是北极航道最大的阻碍,即便在夏季通航期,也必须靠破冰船开道。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多处于北纬30度以北,这个区域生产了当今世界80%的工业产品,占据国际贸易额的70%,也就是说—— 未来世界的贸易格局, 极可能因北极航道的开通,而彻底改变! 另外,有价值的不只航道, 还有石油、天然气与金属矿藏! 俄罗斯、挪威、加拿大等国位于北极的油田 北极二字背后, 是让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等国家 眼放绿光的——能源! 北极拥有原油储量达亿桶,占全球13%; 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30%; 煤炭储量超过0亿吨,占全球9%; 矿产、森林、渔业及水电等自然资源,似取之不竭。 北极,被称为「第二个中东」, 在能源空前稀缺紧张的当下, 谁能掌控北极,谁就将稳握主宰世界的关键筹码。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在作业中。 20世纪中后期,苏联和挪威都因北极海域的气油开采,累积了大量财富。进入21世纪,此前几个世纪和平共处的环北极8国,为了抢能源、占山头,迅速在世界尽头打响了争夺战。 7年8月2日,俄罗斯潜水艇从北极点下潜至北冰洋底,并将一面钛合金俄罗斯国旗插在了北冰洋底,宣示主权,遭到其它国家一致抗议。 7年-年, 北极争夺战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西方主流时政媒体画风是: 北极能源争夺将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 今天,争夺仍在继续,而北极圈却已开始融化…… 地球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邮轮公司干脆打起了广告: 趁着冰还没化,赶紧去北极看看吧! 当普通人终于得以「旅行者」的身份走近它时,北极,已不再单纯是一种见识与谈资,它已「生长」出新的意义,有了见证历史的意味。 多年前,中科院院士丁仲礼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及:「地球存在了几十亿年,多的是比现在气温高或低的时候,地球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作为物种的人类自己。 能否拯救?取决于文化、文明——人类在应对各种挑战时,能否真的有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文明产生。这是当今人类的最大难题。」 北极 不需要人类的悲歌。 但对于人类来说,北极,已是人类的终极悲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fbfw/11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我的世界118加入地下村庄平原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