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孙雯和胡丽娜老师的聊天,是从刘慈欣的《三体》开始的。因为,几天前,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家二年级小朋友读《三体》的照片。如果让胡老师来指导孩子读《三体》,她会怎么做?胡丽娜认为,读《三体》不应局限于《三体》,借此可以延伸到刘慈欣的其他作品,比如《流浪地球》《球状闪电》;而刘慈欣作为雨果奖的获得者,可以由他进入一个更大的阅读版图,这样一来,国外的获奖者和中国另一位获奖者郝景芳的作品都可以拿来一读。“更为重要的是,从《三体》这一文学作品出发,还能让阅读远离文学——让孩子自主地将触角探入博物馆、星空、未来……延伸囊括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互动的、参与的、蔓延的阅读,是胡丽娜最为期待的方式,在她看来,这才“孩子要阅读,而不是家长要他阅读”。养蚕宝宝这件事这对母子创造出你想不到的玩法胡丽娜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也是前不久刚发布的《浙江省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的撰写者之一。除了学者的身份,她还是一位小学一年级男孩的母亲。胡丽娜和儿子瑞瑞共同阅读胡丽娜和自己的儿子瑞瑞就是“蔓延式阅读”的实践者。在胡丽娜看来,孩子平日阅读的每一本图书都有着无限延伸的可能,都可以激活生发阅读的无穷乐趣。比如瑞瑞小时候读的《和甘伯伯去游河》就是一个能生发出无数话题的例子——《和甘伯伯去游河》里有船,瑞瑞对有船的画面非常感兴趣,胡丽娜就把各种各样涉及到船的图画书找给他看。“为什么泰坦尼克号在首航的时候就沉没了?因为它撞到了冰山;为什么会有冰山?因为冰川从极地漂浮而来;由这些冰川,我们再去看有关南极北极的书,从中就能看到特别的物种,如北极熊、企鹅;如果对北极熊有兴趣就看与熊相关的书,对企鹅有兴趣就看和企鹅相关的书……”阅读是一个大概念,它不限于课本。正因如此,胡丽娜觉得,假期很难得,它让孩子有一些真正自由支配的时间,应该多跟自然、宠物相处。她聊到了养蚕宝宝——这件全浙江小朋友都了解的小事,在胡丽娜和瑞瑞那里,可以将想象力生发到你想不到的远处。养蚕就要采桑叶,很多江南的城市小区里,多多少少都有几颗桑树,有些是种植的,有些是自然生长的。在养蚕宝宝的季节里,胡丽娜鼓励瑞瑞做了一张“小区桑树导览图”:“这些桑树分布在哪些角落?我们在哪棵桑树上遇到过天牛?”这样的环节设置,瑞瑞得到了在城市里进行冒险和猎奇经历。蚕宝宝成长、作茧、变成飞蛾、产卵,这些瑞瑞全都看在眼里。“飞蛾怎么交配繁殖?有些东西,大人会觉得不好意思说,我就请邻居家高年级的孩子来讲讲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大人觉得难为情的东西,在孩子的对话之间就很自然。”飞蛾产卵之后不久就死掉了,胡丽娜认为,这个过程又蕴含着对死亡的认识,“这些都来自生活,当卵再次孵化成蚕宝宝,这就是生命循环的过程。”在对生活进行“阅读”的基础上,胡丽娜会和孩子一起探索并阅读蚕和文明之间的关系,比如丝绸之路上的地理、物产,以及经济与文化的往来。书单真的有点“单”文学类过多,限制了孩子的认知说到自己和孩子在阅读中的关系,胡丽娜用了一个词:“阅读的陪伴者”。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内心必然积累了一些想法或困惑,“虽然从父母或者一个阅读陪伴者的身份来说,我不能给出很好的解答,但是父母要做阅读的有心人,为孩子提供他感兴趣的内容,让孩子慢慢解决内心的困惑。”胡丽娜认为,家庭藏书是儿童阅读一个必要的物质前提,而且,藏书最好涉及各种类型。当然,家庭藏书量不多也是很多孩子面临的问题,这个时候,实体书店和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胡丽娜建议家长要多带孩子去实体书店逛一逛,让孩子参与到阅读选择当中。不能否认,目前的儿童阅读,在家庭中是以家长的自我口味为主。“众多童书由成人创作,成人希望孩子成长为他们预设中的样子,推荐给孩子的图书也是经过筛选过滤的,再加上其他方面的限制,儿童作为阅读的主体是不充分的。”胡丽娜认为,在阅读现场中,孩子的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中国孩子的阅读还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无论家长的引导,还是学校的书单,都太过集中于文学故事类,跟生活相关、跟孩子兴趣或者科学、博物等更广阔的视野相关的书目,相对比较少。这也是胡丽娜在调研中的发现。实际上,阅读要形成一个体系,它包含的门类应该是广博的,“文学类图书毕竟有其局限性,放眼国外的儿童阅读,其实是将认知和技能结合起来的。”胡丽娜说。一些年级稍高的孩子,暑假往往会按照某些书单来阅读,但在胡丽娜看来,一些书单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其中顾虑到很多要均衡的因素。“当然,在泥沙俱下的童书出版中,书单中的很多书目是很优秀的,但是它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或者很多书你的孩子已经读过了。更好的书单是让孩子自主去选择。充分发挥孩子阅读的主体性。”但相对于胡丽娜这样的专业人士而言,更多父母不知道某些优秀图书的存在,胡丽娜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挑选方法:“国内外的一些获奖图书,在多数书店是能看到的,你可以带着孩子去翻一翻,让他自己去选择,电商平台上也有很多主题划分,家长可以把试读的内容和相关信息为孩子念一念,看看这本书是不是他自己喜欢的。”视觉中国供图快问快答:问:选书有还有什么便捷的方法?答:我们读一本书,往往局限于这本书,对作者也是一知半解,其实很多写作者是蕴藏丰富的“矿藏”,尤其是一些国外作家,你可以“顺藤摸瓜”,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问:在听书和读书之间,孩子应该怎样选择?答:听书是一个自我成长、探索的过程,可以从熟悉的书开始,让从孩子听一听不同于爸爸妈妈的演绎,听和读可以是并重的。当然,父母不能把两三岁的孩子全然交给各种生动的听书产品。问:书店里的“米小圈”很受孩子喜欢,您如何看待这类书?答:这套书之前就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媒介化时代,我们如何做一个智慧的父母?或者说,全媒体时代,我们如何更理性看待畅销书,阅读是否需要跟风的问题。“米小圈”系列中的脑筋急转弯、成语故事,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喜欢的,只是它换了一个巧妙的包装形式,造就了一款畅销产品。但“米小圈”本身的故事,是有很多问题的,主人公的交友方式,对老师、同学、友谊、学习的态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值得讨论,它传递的不是我们期待的那种儿童观,该系列图书的市场成功与其全媒体运作密不可分。问:对孩子的假期阅读,您也有困惑吗?答:从一点不断蔓延开去,是我自己很向往的阅读方式,我很想在假期尝试这种全科打通的阅读,但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孩子可能有各种各样的作业,需要有自由支配、和同伴玩耍的时间,尽管有很多想法值得去探索,但没有执行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fzfs/1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