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地球上最厉害的动物吗
周二 科学?? 本文共计字,阅读需要5分钟 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孩子将了解: 北极熊是谁? 地球是谁的? 跟随童行书院,一起阅读50本好书,思考多个哲思好问题,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 绘本推荐 小熊和天空是一对北极熊兄弟。它们和父母走散了,小熊准备带着弟弟出门觅食,找妈妈。一场冒险拉开序幕。 就在小熊钓鱼的时候,弟弟天空四处玩闹,渐渐远离了哥哥的视线。 他遇到了许多神奇的极地生物,比如黢黑的麝牛、会游泳的海豹、飞翔的北极燕鸥。 奇怪,北极燕鸥在神色慌张地逃窜,还呼喊着:“啊啊啊!我们必须走了,这里的冰很快就融化了!”海豹王也严肃地对同伴们说:“太阳越来越大了!这里越来越危险了!我们必须撤退了!” 原来,地球气候变暖,对于极地的动物们来说,是世界末日般的灾难。 就在这时,天空听到脚下“咔嚓”一声——原来冰面裂开了。不会游泳的天空眼看着就要滑到海里去了。就在这时,他听见有人在喊“天空!天空!”原来是哥哥小熊,乘着一头巨大的鲸鱼赶了过来。天空有惊无险,跟着哥哥回家去了。 这是一本温馨,有氤氲着淡淡哀愁的书。冰雪的世界美得那样醉人,可是动物们却满是忧愁。 读完这本书,孩子们会意识到,地球不是人类自己的,是所有生命的。人类的一点点活动,会给地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同时,作为极地主题的绘本,在科学部分,我们会带孩子了解极地,了解极地的明星——北极熊,也了解一下气候变暖是怎么回事。 ??推荐理由 ??美不胜收: 这是一部美得让人窒息,也让人痛彻心扉的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不刻意宣传某种价值,而是在于作者用空灵的笔触,温暖的故事,化景物为情思,用艺术来呈现真善美。 环保的主题处处体现,却从不点破。作者用柔美的画面和淡雅的笔触,表达沉重的主题,美好与凄怆纠缠,现实与幻境交织,信念与忧虑杂糅,营造出一种独特又迷人的艺术氛围。 ??培养责任: 地球越来越暖,环境遭遇危机,这是我们所有地球居民共同面临的问题。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当孩子享受着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享受着大餐的丰盛,飞机汽车的便利之时,也该让他们了解到,地球默默地为这一切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这是每一个地球居民的必修课。 人的责任,不只是对自己,对亲戚,朋友,甚至是人类的。这样的“责任观”是狭隘的。人的责任,应指向地球上每一寸土地,每一株植物,每一个动物;应当指向宇宙。 科学锦囊 ??科学好问题:北极熊是谁? 01 北极熊住在哪儿? 北极熊住在地球的头顶上,那里叫做北极。 我们可以把地球想像成一个大西瓜。刚从地里摘上来的西瓜在头顶上会有一个西瓜柄。这个西瓜柄和西瓜连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北极点。如果绕着这个西瓜柄画一个圈儿,这个圈就代表北极圈,北极圈里面的这些西瓜皮像一个小盖子,这个小盖子就代表北极地区了。 在北极里面,大部分地方都是海洋,叫做北冰洋。北冰洋是地球上五个海洋之一,差不多有个北京加起来那么大呢。之所以叫做北冰洋,就是因为大部分的海水上面,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有些冰会在夏天的时候解冻融化,所以也叫做一年冰。也有一些冰是一直不会融化的,人们管它们叫做多年冰。比如,在北冰洋中间的海冰就已经有三百万岁了。 ▲北极圈北极点 小朋友可能会问,北极这么冷,是不是只有冬天,没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呢? 其实,北极也有四季,只是春夏秋这三个季节,都只有两个月,而冬天有半年的时间。从春分这一天开始,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昼,也就是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到了夏至这天,整个北极圈都是极昼。到了秋分,极昼结束了,北极圈又开始出现极夜。就是一天到晚都是黑夜。到了冬至,北极圈以内全部都是极夜。第二年春天,极夜结束,极昼又开始了。 在极夜的时候,北极经常可以看到光彩夺目的极光。极光就像一条条绿色、蓝色、粉色的丝带在夜空里翩翩起舞一样,好看极了。 ▲极光 02 北极熊是谁? 这本绘本的主角,就是北极的动物明星——北极熊了。 相信在动物园里见过北极熊的小朋友, 眼都会被它洁白的长毛吸引。北极熊为什么还长着白色的毛呢? 其实,北极熊的毛并不是白色的。如果我们用显微镜去看,就会发现它们的毛是一根根透明的,中间是空的小管子,而且表面很粗糙。 ▲北极熊毛发显微结构图 那为什么看起来是白色的呢?因为,太阳光照在北极熊这些粗糙不平的小管子上,小光子折射回来的时候,就会非常混乱,有的往这边折射,有的往那边折射。 ,这些乱哄哄的光线叠加在一起,跑到我们的眼睛里头,就成了白色。 北极熊的“白色”毛发可不是为了美观,它可是经过大自然特别设计的。太阳光通过小管子一样的毛发把温暖带给北极熊,同时也可以让体内的热量不会太快的跑出去。这对于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除此以外,“白色”毛发还能帮助北极熊捕猎。北极熊捕猎的时候,毛发的颜色刚好可以和周围的白色融合在一起,它就不容易被猎物发现了。想象一下,如果北极熊生活在温带、热带,这些地方没有冰雪,到处是棕色的土壤、绿色的植物,五颜六色的花朵。白色的北极熊一眼就会被认出来,猎物也一下子就被吓跑了。 ▲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北极熊 03 北极熊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最近几年,人们发现,北极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动物学家观察了很长时间,他们发现,这是因为地球的温度开始变得越来越暖和了。而且,北极的温度,要比地球其他地方升高的更快。所以,北极的冰层开始慢慢融化、变小。 北极熊本来生活在冰面上,靠下海捕捉海豹等等生物为生。随着气候变暖,冰面越来越少,北极熊要游很远的距离,才能找到一块可以落脚的大冰块。很多北极熊就累死、饿死在了路上。 为了寻找到足够的食物,越来越多的北极熊只能来到人类生活的地方了,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北极熊甚至会吃掉人类丢弃的垃圾。 ▲全球气候变暖,饥饿的北极熊 哲思锦囊 ??哲思好问题:地球是谁的? ??可以问: 1、海豹们为什么要撤退?北极燕鸥为什么要飞走? 2、天空为什么差一点掉到海里? 3、你觉得为什么北极越来越热呢? 4、你觉得人类是地球上最厉害的动物吗?地球是人类的吗? 5、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保护环境呢? ??可以讲: 01 地球是谁的? 地球是谁的呢?是人类的吗? 好像是的。因为人类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厉害的动物了。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一下,人类和其它动物有什么区别。 人类能在雪地、高山、沙漠、极地里修建房屋,获得食物,活下去。人类还能制造能上天、能下海、能越野的交通工具,到达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角落。几乎没有别的动物能够像人类一样,足迹踏遍了整个地球。 而且,人类貌似也是其它动物、植物的主人。人类可以让植物乖乖听话,为我们生产粮食;人类会侵占其它动物的地盘,把它们赶出去。 所以,地球貌似是人类的。 ▲人类把荒野改造成了壮观的城市 不过,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这种说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 比如说,假设你是一只老鼠,甚至一个细菌,你会怎么想呢?你可能会觉得,地球也是我的家,而人类和自己一样,也是地球上的生物、只不过人类的个头大一些,还能制造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不过,人类也不能占着整个地球。人类没有腮,不能在海里呼吸,也不可能在土壤里生活。人类,跟老鼠、细菌一样,也只是庞大的地球中渺小的一员。 02 地球是一个系统 所以说,地球的主人不是人类,人类不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 地球是一个系统,里面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没有生命的土壤、水、空气,都同样重要。 什么是系统呢?系统有什么特点呢?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借助绘本讨论。 绘本中,北极的气温越来越高。在科学锦囊部分,孩子已经知道了,气温升高是全球共同的趋势。而人类的活动,与气候变暖密不可分。 从绘本中,孩子能够感受到气候变暖对北极造成的各种各样的影响——冰层融化,天空差点淹死,北极燕鸥逃亡,海豹逃亡…… ▲北极燕鸥逃亡,插图选自绘本《天空小熊 次探险》 不仅是北极。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对于地球的其它地区,也会有很大影响。 整个地球都受到了影响。而这只是因为在最近一百多年里,人类盖了许多工厂,生产了许多汽车…… 从这里,我们希望孩子意识到。地球是个大家庭,里面有数不清的成员,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变化,其它的也会跟着变化。 ??可以延伸:家庭也是一个系统 地球是个系统,家庭又何尝不是呢? 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通过观察家庭,来理解地球。 家庭中有谁呢?小朋友可能脱口而出:“爸爸、妈妈还有我。”或许还有兄弟姐妹。除了他们以外,家庭还有别人吗? 当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家庭里的一员。除此以外,还有伯伯、叔叔、婶婶、堂兄弟、表姐妹等等。此外还有更远的亲戚…… 家庭就像是一个一环套一环的同心圆。最里面是三口之家,越往外,亲戚越远,也越多。 这就像地球一样。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猫、狗等等宠物,可以说是我们最近的家人了。常见的鸡、鱼、鸟儿是远一些的亲戚。海洋底部,丛林深处还有人类从没见过的生物,那些恐怕是我们最远的亲戚。 家庭也像地球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 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想象。如果一个家人生病了,整个家庭都会受到影响。比如,最近的亲戚可能会辞职照顾他,会伤心。再远一些的亲戚可能会频繁探望,会出钱帮助。再远一些的亲戚也会得知消息,问候,并且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等等。 你看,一个人的变化,会带动整个家庭的变化。这和地球很像。 理解了这一点,也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不是一个人,背后是整个家庭,整个地球。因此,我们想做什么,也要考虑到对周围的影响。 ?可以做: 家庭小讨论:我上学了 我上学了,对我的家人有哪些影响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朋友……他们因为我上学,有哪些变化呢?通过这个讨论,孩子能切身的明白一个人对于一个系统的影响。 童行tips 1、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bhjb/9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科学家发出警告本世纪帝企鹅数量将减少99
- 下一篇文章: 气候变化正在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