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北极熊竟是“黑皮”?在最近的一场“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中,专家向同学们揭露北极熊的这一身份之谜。科果就纳闷了,北极熊生活在白雪皑皑的北极,长一生“黑皮”有什么用呢?快让我们去一探究竟。

记者谭杨红

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白色似乎“统治”了一切。在那里,你想的到“黑皮”动物吗?其实北极熊就是“黑皮”,只不过它们的黑色皮肤被白色皮毛掩盖了,常年来“欺骗”了大家。

10月30日下午,上海市中小学“科普校园行”科学家巡讲活动来到了七色花小学,上海科技馆的胡玺丹老师通过图片、实验,向同学们展示了北极熊的各种保暖“装备”。

装备一:防水的毛、黑色的皮

为什么北极熊会是“黑皮”?原来,就如人们在冬季爱穿深色衣服,北极熊的黑色皮肤能帮助它更充分地吸收热量,抵御寒冷。

那么,让我们用一个实验来验证“黑皮”的御寒效果吧。

胡玺丹老师请一个女同学上台,把一块白色泡沫板的一半涂黑,然后用强光灯照射泡沫板。不到五分钟,女同学就叫了起来:“啊!烧焦了!”只见泡沫板的黑色部分受热明显比白色部分快,已经被强光烧出了小洞。这个实验说明,黑色比白色更容易吸收热量,难怪在寒冷环境中生活的北极熊会选择“黑皮”。

胡老师的另一个实验是在同样大小的两个玻璃瓶里装入同样量的冰块,然后一个玻璃瓶用保鲜膜包裹后,套上一个白色毛绒套,另一个玻璃瓶直接套上白色毛绒套。两个玻璃瓶被同时放入40℃左右的温水里。七色花小学的同学们猜出了结果,裹了保鲜膜的玻璃瓶中装的冰块融化的量比没有裹保鲜膜的玻璃瓶中的要少一些。

胡老师介绍说,北极熊的毛是防水的,就像被裹了保鲜膜的玻璃瓶,保温效果更好。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北极熊的毛,我们可以看到有较长的针毛,针毛就像一根根管子,能把太阳光高效地导入皮肤,让99%的太阳辐射都转变为热能;针毛下是绒毛,就像一条毛绒围巾裹住热量;绒毛下就是善于吸热的黑色皮肤。同学们听了介绍,非常惊叹北极熊身体结构在适应环境方面的精妙“设计”!

海冬季白天的平均气温有12℃,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只有-12℃。生活在极地的北极熊不会光靠“黑皮”御寒,它还有很多保暖“装备”呢!

装备二:厚厚的脂肪

北极熊体重的一半都是脂肪的重量,它的脂肪有十多厘米厚。厚厚的脂肪就像给北极熊穿了一件软绵绵的大棉袄,帮助北极熊抵御寒冷。胡老师幽默地说:“小胖墩都不怕冷哦!”

装备三:精致的五官

请观察一下胡老师提供的图片。左图是北极熊,右图是棕熊。北极熊的耳朵、鼻子是不是比棕熊的更短小?自然界有一个艾伦法则:对于温血动物身体的延伸部分(尾、耳、腿等四肢及附器)来说,在寒冷地区的物种比在温暖地区的一般均较短。较短小的尾、耳、腿等相比较大而长的散热更慢,更利于保温。精致的“五官”不仅让北极熊看起来更可爱,也是它适应环境的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bhjb/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