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题:“比卦”最为核心的精髓,是跳出“对比”、跳出“对抗”、跳出“对立”的小圈子,站在真理智慧的制高点上,以获取更大的视野格局;故此,才会站得更高,看得更透,行得更远。譬如,当前的国际局势。

一、《论语》中的“周而不比”?

原典: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评析:

1、什么是“周”?

即是从“天地大义”的全局制高点上的,不被“局部对比”所牵引带走,进而寻求最终的和谐与圆满。

这里的“周”,非常类似几何图形中一个圆满的“圆”,是全局、大局的意思,而最圆满、最彻底的“周”,则是“天地大道”。但是,难道“君子”就不思虑算计吗?也不是,“君子义以为质”;孔子认为:人类自有史以来,自然万物就古已有之;而自然万物之间的个性差别,却是千奇百怪、趣舍万殊;然而,正是在这种彼此“截然之比”的千差万别中,又能相互依存,又能和谐为一,才能亿万年繁衍至今;因此,孔子的结论是:万物,可以并育而不相害;道,可以并行而不相悖。

那么我们人类社会呢?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没有永恒不败的胜者;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没有永恒万岁的霸主。所有的历史都证明:凡是你死我活的畜生时代,凡是“非此即彼”的悖论大行其道时,都是我们人类最为至暗的悲惨年代。你强大时,你就欺负攻击我;我强大时,我再攻击欺压你;这样的恶性轮回,何时方止呢?

因此,君子可以“和而不同”,可以求同存异;从“天地大义”的本然规律出发,才是解决人类对抗的 智慧,才最终少走弯路。所以,谁能找出这天地自然间的 公约数,谁能顾及这世间 多数人的最普遍利益,来明辨之、笃行之,就是孔子之“道”。一位儒家“君子”的心胸,应该有着更大的格局,在空间上计算得更加广泛,在时间上计算得更加长远,才会趋向于“圆满”和“彻底”。

2、什么是“比”?

即是一切的局部中的“对比”、“对抗”和“对立”。

“比”呢,则是在全局当中的个体之间、局部之间进行的对比,是谁大谁小、谁多谁少、孰弱孰强之间的筹量、算计之意。所以,“小人”的 特点,就是无缘“天地大义”,总会以“小我”为中心,纠结、纠缠在“对比”的结果中。因此,“小人”总会因局部的、暂时的“蝇头小利”和“诱惑”,或随风倒,或改弦更张,甚至以牺牲他人而保全自我,这也是“小人”之所以“小”的地方。殊不知,从智慧的角度,就在我们算计、计较那些微不足道的“微小差别”的时候,你得到的是一条“小溪”,而你失去的,却是“大海”。有一句俗语说得很形象,即“捡了芝麻,丢了庄稼。”

二、孔子和《易经》?

《论语》中的这一句话,一直以来,就有着各种各样版本的“注释”和“解读”,林林总总简直太多了。可是,在笔者看来,其中的大多数应该是误读和误解的;这是因为,我们当今人士,往往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孔子与《周易》的关系。而《论语-述而》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记载,就是他翻来覆去、不断深入《周易》系统学习的故事。孔子学习《周易》到什么程度呢?五十岁以后了,进入晚年了,依然在学,甚至将连结《周易》竹简的牛皮绳子都翻烂了,这就是《史记》中所提到的“韦编三绝”。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

司马迁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史记-孔子世家》

这个时候我们就获取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易经》是儒家经典中 提到的,也是司马迁所认同的,是孔子终身不辍、成体系学习的最重要的经典。孔子将其看重到什么高度呢?“学到五十岁,才可以无大过矣”,“我于《易》则彬彬矣”。而笔者要告诉各位的是:“比”,又是《周易》中的一“卦”;那么孔子呢,应该比我们更加懂得“比”的含义。所以,当我们一旦明白了“比”卦的含义,《论语》中处处提到的“比”,我们或许才能彻底地搞懂,可以彻底地将前文后义,理解得连贯顺畅无碍。

三、《易经》中的“比卦”?

《周易》中的“比卦”,对一般人而言,的确不容易理解;不过,孔子在《象辞》这样描述“比卦”所代表的自然现象:即“地上有水”之像;所以各位可以在脑海中设想这样的一幅画面:你站在高高的山峰之巅,极目千里远望,无尽无垠的广袤大地上,密布着连绵起伏的高山,流淌着弯弯曲曲、大小不一的江河湖水;河水与陆地之间,湖水与高山之间,都是对比清晰、泾渭分明。而如果你仅仅是站在山下的“河水”岸边,你或许只能看重“河水之大”,而体会不到“高山”的伟岸;而一旦当你站在了高山之上时,你或者仅仅感叹“高山之高”,却忽略了“流水之广”,这就是“比”。而君子呢,则“周而不比”,总会站在灵魂智慧的 处,将大地上的所有高山、所有流水,一切万物,尽收眼底,是为“周”也。

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比卦的“显比之吉”和“无首之凶”,怎么解呢?

“显比之吉”,是有天地大义的“比”,因此是吉祥的;讲的是远古时期的帝王,在狩猎时对漏掉的猎物,也不会穷追猛打,总要为之留一条生路;意思是说,即便是现实生活中的对手,也要网开一面,适可而止;对失手的部下呢,也不加训斥;中国古人认为,天地宇宙自然会安排一切万物的生生死死,上天要赐予你的,才是你真正的收获所得;上天没有赐予你的,你不要打破这个“和谐”的最终平衡度;打破了,你拼死也得不到。比如那些被列为保护动物的野兽,比如东北虎和北极熊,都是经常要伤人吃人、伤牲畜吃牲畜的,可是还要保护它们;为何呢,一旦绝种灭绝了,也是人类生存的危机和不幸。

“无首之凶”,是没有天地大义的“比”,因此将凶多吉少,不会善终的;比如,现实生活中,政客之间的无休止的造谣抹黑、相互倾轧、相互攻击;以及凡此种种的,出于一人、一地、一党的小我之私,就毫无底线地攻击、算计和唱衰对手,一旦失去天地大义的这个全局之“首”时,结局注定失败,上天都不帮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bhjb/1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