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透明的宝马LOGO放在i4概念车上是设计师故意为之的点睛之笔,为的是搭配内饰中的无反射玻璃和水晶换挡旋钮更为妥当。谁料想宝马假戏真做,第二天就官宣了宝马换标的新闻。那个像北极熊毛发一样透明的LOGO,确定成为今后宝马线上线下通讯的标准化LOGO,但暂且不会使用于车辆上或者经销商店内外。就此,宝马的换标计划就这样清晰而又糊涂的存在着。换标的意义宝马想到了换标,如同电影明星想到了塑造新形象,这种操作在汽车圈早已经司空见惯。宝马客户品牌高级副总裁詹斯·蒂默(JensThiemer)似乎代表宝马为整个汽车圈做了个清晰明了的解释:宝马必须适应新的客户群,即年轻的数字化买家群体。新的Logo和品牌设计象征着宝马对于移动出行和未来驾驶乐趣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同样,对于所有车企而言,为了这个象征意义,换标已经被看做情理之中的必然过程。呕心沥血制作的形象设计摆放在那里,似乎就可以让你忘记大众柴油排放造假的丑闻,记不清企业战略盘根错节的窘态,释怀走不出海外的尴尬。一个全新设计的LOGO,是和过去的种种“划清界限”的最廉价方式,同时也极有可能是见效最快的一种,可凡事都有阴阳两极,都有光鲜背后的惨淡。换标成功的例子不少,自主一哥吉利就典型代表。这家在荒原中摸索出的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完整的打法与战略,甚至还要为一纸准生证踌躇不前,和如今的江湖地位呈现出了天壤之别。正因为企业扩张,技术更迭,江湖地位的跨度如此之大,才能让换标这件事变得水到渠成。从帝豪、英伦、全球鹰到统一的黑色盾标,标志的是吉利汽车从民营小作坊,步入国产廉价车制造商,再到全球化车企的跳跃式发展……每一个换标阶段之前,吉利汽车都是在用技术与市场影响力奠定了基础,先修身而后“齐家”。用最庸俗的话说,吉利的换标,大致是因为旧版LOGO配不上新车的新潮程度,这个操作,多半是出于设计师对产品的考量。换标失败的例子,也许更多见。曾经的“自主一哥”奇瑞,一度以百花齐放的姿态示人。巅峰时期,“宾利标”——瑞麒、“劳斯莱斯标”——威麟、“道奇羊头标”——凯翼、“Q标”——观致,以及自家的“A”字标,都属于奇瑞汽车的管辖。当时坊间流传一句话:只要路上见到不认识的豪车,说它是奇瑞准没有错。按道理说,多生孩子好打架,一下子推出这么多品牌标识,再不济总能有一个LOGO深入人心。可事实证明,换标战略没有带动销量水涨船高,主要症结不是LOGO的设计师不行,而是产品与技术始终配不上车标的更替,反而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zqxz/1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