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的人人有三种敬畏,一生不吃亏
梁晓声在《中国生存启示录》中写道: “一个人也罢,一个民族也罢,一个国家也罢,倘若没有敬畏之心,是很可怕的,最终也将是可悲的。” 敬畏,并非是害怕或恐惧,而是由“敬”产生的尊重,是一种端正而负责的态度。 古人云:“治常生于敬畏,乱常起于骄纵。” 人活着,要常怀敬畏之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平安一生。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他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寻找同类,最后变成最孤独的一个人。” 当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时,莫言却说自己更喜欢晚熟。 《晚熟的人》是莫言获得诺奖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大多数都是他的亲身经历,他是个会说故事的人,通过小说中的故事,他向我们传递着温暖与爱 《晚熟的人》:人有三种敬畏,一生不吃亏 01 敬畏自然 埃斯库曼斯说过:“人,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人类违背自然的结果是,不但损毁了自然景观的美,还将给生灵带来灭顶的灾难。 最近,由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地球》在网上爆火。 纪录片中讲述了全球变暖对南北极造成的影响: 冰川大片融化,北极熊妈妈带着孩子在细碎的浮冰上颠沛流离; 温度的上升让磷虾大量死亡,在6年间,有15万只以此为食的阿德利企鹅被饿死; 年,南极的气温达到了罕见的20.75度,而北极圈,地表温度竟高达48度。 结合今年夏天的极端高温: 三伏长达40天,江浙沪地区一天之内发布54条高温预警; 热浪席卷了整个欧洲,英法美等国的气温纪录屡屡被破; 一个新的名词“热射病”出现在各国之间; 高温还带来了山火,过去一段时间内,有成千上万的消防员正在全球各地“逆行”。 看到这里,还觉得末日电影中的情节距离我们太遥远吗? 《流浪地球》中有一段经典台词: “起初,没有人在意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人类已经收到了太多大自然的预警,但始终没能学会尊重自然。 不要等到山火把森林烧干净,南北极的冰川融化后淹没了城市,我们才后悔没有保护生态。 到那时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那些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伤害,终将反噬人类本身。 02 敬畏生命 林清玄说过:“所谓美好的心灵,就是能体贴万物的心,能温柔对待一草一木的心灵。” 敬畏生命,不是站在生物链顶端的优越,也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善良。 作家张全民在《敬畏生命》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时候,他对比自己弱小的动物总会产生一些残酷的想法。 有一次,他家后院的墙洞里窜出来一只老鼠,他想都没想,拎着开水壶就浇了上去。 老鼠惨叫一声,缩回了墙洞,这让他内心迸发出一种奇异的满足感。 不久后,他又见到了那只老鼠,全身都是烫伤留下的伤疤。 而让他感到痛苦不安的是,它居然怀着小老鼠,腆着大肚子,正动作迟钝的寻觅食物。 那一瞬间,张全民开始唾弃自己曾经卑劣的行为,并逐渐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重量。 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俗语,导致在人类心中,老鼠有一万个该死的理由。 但就如同丰子恺所说:“不要教小孩子用热水烫蚂蚁,这不仅是出于怜悯,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之心扩展开来,长大后就会拿枪口对着无辜的平民。” 再微弱的生命,也有存在的价值;一只蚂蚁一只鸟,也有活着的权利。 人如果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就会成为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的人。 尊重每一个生命,不冷漠不无视,善待万物生灵。 人只有常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它的无限生机。 03 敬畏规则 很赞同一句话:“无视规则,悲剧就在所难免;不去维护规则,故事就会变成事故。” 挑衅规则,践踏规则,不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还有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相信很多人都在新闻中看到过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的惨剧: 乘客刘某错过了自己的目的地站,当她反应过来后,要求司机立刻停车。 可公交车正在行驶中,碍于规定,司机不能停车。 但刘某非但不接受司机的解释,还来到司机身旁进行指责和辱骂,甚至上手殴打。 司机只能一边开车,一边抵御刘某的攻击。 当车行驶至万州长江二桥桥头时,两人争执升级,导致车辆失控撞向一辆正常行驶的轿车后,冲破围栏坠入江中。 这场事故造成了13人遇难,2人失联,举国震惊。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规则,我们应该先适应规则,遵守规则,再慢慢地去改变规则。 如果二话不说就去挑衅规则,对规章制度没有敬畏之心,世界终将大乱。 季羡林在《留德十年》中感叹:“敬畏规章,才会有公平正义,敬畏规章,就是在敬畏人类自己。” 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更是社会公序良俗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底线。 容不得半分侥幸,耍不得半分机灵。 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 人只有心怀敬畏,才不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才能在当下复杂的社会中,不被杂念所扰,不为世俗所累。 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恪守心灵的从容,谨记做人的底线。 莫言的话总是这么精辟,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从而写出戳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赢得我们的共鸣,他的小说才能受到众人的崇敬与敬仰。而写到这儿,我也很有必要给大家推荐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众所周知,莫言是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奖分量不小,莫言能够获得,足以说明实力。但实力是要靠作品说话的,我们普通人大可以买他的作品来见证一下。但在我看来,莫言确切是个大师,比如说,上面的文字,便是好的佐证。 大家信我的话,不妨读读他的新作《晚熟的人》,这比他之前的小说更经典,里头描写的人性更深邃。因为这是一本他打磨了八年的小说,当中写的又是他回到老家后的种种经历,比如说表弟的妒忌打击与迫害啦,在村里大肆传播他的谣言啦,莫言伤痛地接收这一切,却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在了新作《晚熟的人》中。 《晚熟的人》是一部读懂人性的佳作,莫言为何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将其完成?全在于莫言费了许多心血与精力,越是荣获此奖,越是在乎质量而非数量;也可以说,莫言将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智慧与阅历全然写在了书中,毫不吝啬地跟我们分享。细细思索,我们每个人都可从书中学来智慧,都可将人性给研究透彻。 如果感兴趣,点击下面商品卡,即可购买: AXE生死疲劳晚熟的人莫言诺贝尔获奖者精选¥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zqxz/12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出好戏荒凉的无人烟的岛屿中对应的现实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