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雅致的绘本点,教你如何帮孩子建立
文 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不知家长了解过这本绘本吗?名字只有一个字,《点》,画风素雅干净。但背后讲述的是作者真实的故事,他的绘画创作之旅,也是从这一个点延伸出来的,值得一看。本书的作者是来自加拿大的彼得·雷诺兹,他是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他对这个“点”感慨很多,在《点》获得克里斯托弗大奖的时候,他说过:我的创作目的是激发每个人内在真正的潜能、创造精神,做一个勇敢、有独创性、思维活跃,能给人启迪,鼓舞人心的人。绘本的最后有一句话:献给我七年级的数学老师——马特森先生,是他鼓励我“画一笔”。 从画风雅致的绘本《点》看教育 绘本《点》的主人公瓦斯蒂很聪明,非常有个性,一次美术课下课后他迟迟没有离开,但面前的画纸上一片空白。这时老师走了过来,看了看说道:“啊!暴风雨中的一只北极熊。”可瓦斯蒂知道自己什么都没画,于是不屑一顾地说:“真滑稽,我压根就没画。”老师很有耐心地看了看,对瓦斯蒂说:“随便画个线或者点试试,看看它能指引你去哪?”叛逆的瓦斯蒂猛然抓起墨水笔,在纸上潇洒地用力一戳,就画出了一个点。然而这个赌气的作品,老师却欣赏了半天,还郑重其事地让瓦斯蒂签字。过了一周,当瓦斯蒂再次踏进美术教室,他发现当初赌气画的点,被镶进了金色画框,还挂在了墙上显眼的位置。于是瓦斯蒂暗下决心:“我还能画出更好看的点。”正是这个点,成了激活他努力的阀门。但平日里,家长是如何做的呢?面对个性十足、思维不受控的孩子,都会摆出架子、权威,批评、打压甚至嘲讽孩子,以为这是种经历。但我们如果从深层次看问题,会发现这种反应不简单。对孩子,这些态度要不得 1、吐槽嫌弃孩子,实际上是自己无能家长嫌弃孩子学习不认真,上网课总溜号,就在群里吐槽孩子不自觉学习。但家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不高,自身也有惰性,也愿意天天玩手机、刷视频,读书少、爱抱怨。其实孩子很多行为都是从家长那里模仿来的,家长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问题永远不是单方面的。2、忍不住责骂孩子,大多数是家长自己想撒气很多全职妈妈太过忙碌,会有一些抱怨的情绪,孩子出现一点小问题就引爆心情,把孩子当做了情绪发泄的对象。说完孩子自己也会后悔,但没办法,就是控制不住,担负着很多责任想发泄却没有对象,孩子就成了撒气桶。3、批判性思维是家庭伤害的根源有的家长虽然没有直接批评孩子,但话语的批判性同样很强。比如:学这么多你都白学了,什么都没用上,以后可怎么办?你做什么都做不好,以后怎么照顾好自己?这样的话很伤人,无意中拉远了和孩子的距离。4、用大人“好”的标准要求孩子家长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孩子,可往往会超出孩子的能力,直接造成孩子的反抗情绪。家长认为的“好”,可能也是对孩子的伤害,高要求比不上恰到好处的要求,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才会有效果。经常打压,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只有被夸奖和重视才会形成成长型思维。德韦克教授在《思维模式》一书中说到,这些经常被指出错误,并因为犯错而被批评的孩子们,更容易规避挑战,更痛恨变化,更不接受批评,也更容易觉得努力无用。让孩子终身学习,需建立成长型思维 绘本《点》里的主人公,画画时而坐着,时而躺着,甚至趴着。一开始瓦斯蒂真的不会画画,但老师对他的接纳,成为了他探究画作的动力,瓦斯蒂在坚持画点的路上越来越痴迷,最终在学校的美术展上轰动全校。而面对孩子成长,“成长型思维”才是关键。成长思维和自我胜任感有关系,由内而外产生的自信,会让孩子有动力地做事,有条不紊。失败时也能自我反省,控制情绪,再次鼓足信心解决问题。而这种思维的产生,源自于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信任。教你如何帮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 1、容许孩子犯错与其说孩子在犯错,不如说孩子在一次次试错中总结经验,找到更合适的答案,调整状态。凡事都有两面性,更客观地分析推理,才能解决问题。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如果第一时间就指责打骂,孩子就会因为害怕对这件事产生距离,失去兴趣。群里有位妈妈说,花钱报了辅导班,可孩子的英语成绩还是没进步,当时没忍住脾气就说:“你要是学不明白就别学了,白花钱。”结果下一次上课前,孩子居然回嘴说:“你不是说白学吗?”她哑口无言。2、正确表扬正确的表扬,应当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个是表扬努力不表扬天赋,比如孩子努力拼成了一辆大车,这时家长不要只夸“真棒”,而是“妈妈看见你刚才很努力地搭成了比较难的部分,我为你高兴。”第二个原则是以结果为导向,夸赞过程,比如“你能做得这么优秀,是因为很努力,每一步都很用心。”不仅如此,家长也要注意不要事事夸赞,必要时给予及时、适度、具体的夸赞,效果最好。3、鼓励挑战孩子没有自信的时候,家长要想办法鼓励:“这个你已经做得不错了,要不要挑战更难的?”或者“妈妈和你一起看看需要怎么做,我们一起完成吧,看起来挺有挑战性的。”允许孩子多试几次,每一次反复都会成为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孩子积累的财富。有时孩子已经满足了,家长就不要再勉强了,尊重孩子的选择,必要时再去挑战。4、认识大脑通过早教启蒙开发孩子的大脑,锻炼思维,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刻意练习”中活跃大脑。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才能让他更自信地面对未来,终身学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wxtz/13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69岁儿童注意力训练游戏听觉训练系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