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被拒绝很多中国学生缺的,就是这
如今,留学大军越来越庞大,低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很多人不担心成绩、不担心资金,最担心的是怎么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有领导力的、多元化的人才…… 很多大学生——更别说高中生了——在初始阶段并没有什么领导力,更不要说创造力这种美国大学招生官一定要看到的要素,然后就莫名其妙被拒了。 那么,中国学生改怎么证明自己在课业外的能力?难道仅仅参加几个社团就算了事了吗?领导力、创造力这些能力如何培养?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专业咨询师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一位初三刚毕业有意留美的学妹找到我,问我高中活动应该怎么规划。 我在感慨现在的学生留学规划时间之早的同时,也想起前几天和同一牛津人文项目的小伙伴对IB的吐槽:“高中就是不停地创建社团做活动。”我们几个人恰巧都是IB的学生,所以对社团运作深有感触。IB有一百多个CAS活动小时的要求需要满足。 CAS是crativity,action和srvic的缩写,即创造力,行动力和服务。它相当于美国高中的xtracurricular,中国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美国本科申请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因为它们能向招生官直观反应学生学术外的能力。美国社会特别看重一些能力,比如学术能力、领导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持之以恒的兴趣等等。这些能力是支撑着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竞争力。 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当领导,也不是所有学生有创新意识,还有些学生并没有学术以外的兴趣,毕竟个人的能力和经历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环境、教育、家庭等外界因素的牵制…… 怎么办? 当我们学习某一种语言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去模仿和练习,方可熟练掌握语言的运用。美国“刚左”新闻开创者亨特·斯托克顿·汤普森得用打字机输入一遍《了不起的盖茨比》来感受伟大小说的诞生。 课外活动,其实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与其为了申请而创建社团,不如花一年体验一下其他社团的运作模式:从一个社团的建立,召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到规划有趣的活动,以及筹集资金、营运平台、提供服务等等一系列流程。在某种程度上,社团活动就像是创业的缩影。 当然,光模仿别人的,是远远不够的。举个例子,当所有人都在做民工子弟相关的活动时,在招生官眼里,同等活动就显得毫无新意,申请者的资料也看起来索然无味了。这个时候,课外活动的新玩法和新想法迫在眉睫。 硅谷投资界的思想家彼得·蒂尔在他的创业圣经《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中提到: “每次创造新事物时,会使世界发生从0到1的改变。” 每想出新的创意并充实你的活动,你在招生官的眼里从nobody变成sombody的几率会更大。 在留学生逐年递增的大环境下,课外活动的创新变得相当的困难。但就像彼得·蒂尔在书中说的:当大的改变难以操作时,小的改变或重新组合也是不错的选择,即便你没有创造一个新产品,也没有大规模的突破,但如果你把现有的一些东西重新组合成新东西,也是极好的。 这种创新需要活动组织者和成员通过不断提出好问题来提供解决方案。具体的探究方式可以参考沃伦·伯格的《一个更美丽的问题》中所提到的:“创新有三个阶段:Why(为什么)—WhatIf(假设…会怎样)—How(如何实现)。” 我有一个学妹,是在一个小型的文理学院见面会上认识的。当时,我浅谈了我在高中时期所做的活动:创立了鲨鱼保护社、由艺术反映社会问题的各种活动、民工子弟学校志愿者等等。 从那次的见面后,学妹通过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qxhj/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广州海洋馆商场室内圈养细房困北极熊水
- 下一篇文章: 小U家长慧留学申请被拒绝很多中国学生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