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正在消失的极地rdquo
每周一本书 让阅读,丰满人生 在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有一个“末日种子库”,自年开始,它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子,以防止全球性灾害带来的灭绝。 然而,曾经的无人之地,却自入夏以来,气温升至21.7摄氏度,往年此时,气温只有5~8摄氏度。这片严冰曾为全球物种带来了生存之境,那么,时至今日,又有谁能保护它呢? 也许,我们要去看看,这些“正在消失的极地”,是什么样的。 21读书 01 这里是北极,欢迎光临 在进入北极圈之前,我们的必经之地,是挪威的朗伊尔城,下了飞机后,再从这里乘坐轮船“伦勃朗号”出发。 “朗伊尔”这个名称的由来,据说是最早在这里开煤矿公司的老板的名字,英文为“Longyear”,但当你身处这个城市时,会对这个名字有另一种理解: 夏季的极昼来临,二十四小时,太阳都在地平线上,没有夜晚。 冬季,太阳在地平线下,这里又会陷入漫长的黑夜,感觉不到时间的尽头,所以叫“longyear”。 (选自《生于寒冰》,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个到达北极和南极的人,叫阿莫森。如果能在盛夏一见北极光,那么此生,都将带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去看世界。 这是许多人向往极地的目的,然而,只有等真正踏上这片冰地,才会发现,比起所见的壮丽风景,那些动物的眼神,更加触动人心。 乘坐皮划艇登陆北极大陆后,就需要穿着厚重的鞋子走在冰面上—— 嘘~ 瞧瞧我们发现了什么,没错,这是一只野生的北极熊。 (选自《生于寒冰》,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每一次寻找野生动物,都得折腾2~3个小时,甚至要跨越冰缝,但这些前所未有的体验,会让人每天都很兴奋。 (选自《生于寒冰》,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当你一个人站在甲板上,暖色的光照耀在冰山和北冰洋上时,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安静得不像话,沉浸在这迷人的深渊中,一个黑色的背脊,映入眼帘。 难以置信,我们竟然能在北冰洋上,遇到了蓝鲸。 (选自《生于寒冰》,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每一个动物的出现,就像是给予这趟旅途的奖赏,让我们放下手机、相机,留下更多的时间,用眼睛去感受世界。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电影《白日梦想家》,男主角是个杂志社的胶卷师,有一天,他收到摄影师寄来的胶卷,并准备用摄影师的照片做下期杂志的封面,结果一场失误导致胶卷不见了。 于是,为了找到摄影师保住工作,男主角孤身一人踏上了寻人之旅, ,终于在冰川之上,找到了摄影师。 当时,男主角看到摄影师正在捕捉一个难得一见的场景,便急切地问他:“你准备什么时候按下快门?” 摄影师的眼睛缓缓地从镜头前挪出,面带满足地看向远处:“有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欢某个瞬间,我的意思是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相机让我分心,只想沉浸在那一刻里。” 电影那一幕并没有让我们看到摄影师所见的风景,于是,我们忍不住想象,他到底看见了什么。 后来,在奥斯卡影帝小李子亲笔作序推荐的一本书里,找到了这一张照片: (选自《生于寒冰》,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这一幕,仿佛就是电影里的摄影师所看见的画面,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一头北极熊出现在茫茫大雪覆盖的山坡上,像一粒微尘。 于是,跟随这道目光,人们总是忍不住一次次探寻北极,然而,感受冰雪之时,却看到了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改变。 02 为了保护一块冰 北极的冬天,出现异常高温的天气愈来愈多,如果数据平淡无力,那么,一起身临其境地领略生灵致美,是否能有所触动? 这是一只因为冰川融化,而无法找到食物的北极熊,它的瘦弱看起来已经不正常了。 看到这个场景时,你是否想要靠近它? 可是,却不敢。不想它把 一点力气,耗费在避开我们上。 拍下这张照片的摄影师说了这样一句话:“而我们站在那儿,一边拍摄,一边流泪。” 国际保护主义摄影师联盟每年都会挑选出最能展现自然魅力与环境脆弱的作品,而这张照片,将极地的生态现状拉到人们眼前。 如果照片比数据更有力量,那我们愿意去做。 经过跋山涉水,找到了三趾燕鸥的悬崖巢穴。 燕鸥,是全世界迁徙距离最长的鸟,每年在南北极往返一次,全程千米,因为它只经历极昼,所以也被称为“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动物”。 茫茫的大海波涛汹涌,没有冰面,燕鸥,将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落脚。 也许,它们就是世人口中所说的“没有脚”的鸟吧。 这趟旅程走到这里,我们停下脚步休息一下。我想告诉你旅程背后的故事,你刚才的所见所闻,都是来自一本书《生于寒冰》里的故事,它的作者,是世界 极地生态摄影大师——保罗·尼克伦。 他将自己最值得分享的极地旅途境遇拍了下来,写进这本《生于寒冰》中。 03 摄影大片与环保力量 我们走过北极,深入南极,所见之景,却又截然不同,与孤独的北方相比,南极,是热闹的。 (选自《生于寒冰》,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企鹅虽力量弱小,但实属可爱,是南极的傻白甜主角,而它们的天敌,就是“反派”海豹。 (选自《生于寒冰》,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 在《生于寒冰》里,我们通过一张张照片,似乎与更多陌生的朋友建立了联系,冰川,并不只是寒冷,它们也有心跳,以及情感。 这正是生态摄影的意义所在。 保罗·尼克伦的《生于寒冰》说到:“通过摄影作品,我拥有了向人们讲述人与自然情感相连的故事的机会。” 如果在此之前,你一直觉得环保是一件遥远的事。这里的美与震撼,彻底改变你的认知。你将了解荒芜的极地里,哪怕一只小小的磷虾都与地球和人类未来几十年的命运紧密相关。 一个出生在北极因纽特社区的男孩,一个人在极地独自生活3个月,拍下世所罕见的美景,在南北极坚持生活几十年,成为备受尊敬的环保主义者。 编辑丨陈思实习生彭雅 本文经过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发布 赠书福利 世界 水平的自然科普摄影集,保罗·尼克伦15年极地探险全记录。 书中,幅保罗最珍爱的照片,徐徐展开在世人面前,如观看纸上极地纪录片,零距离感受冰雪极地,值得热爱自然的我们, 珍藏。 《生于寒冰》 作者:保罗·尼克伦拉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8月 现在,21君给大家谋福利啦,免费送书! 如何获得? 在本期周末读书下面留言,获得点赞数前2名(点赞数需不少于)的读者将获得赠书一本,同时,21君会在前二名以外挑选部分留言走心的读者,也免费赠送《生于寒冰》一本。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每四期连续赠书的活动中,同一读者只能获奖1次(同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qxhj/9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北极熊团团长倒下,为何哥哥不让伍万里补枪
- 下一篇文章: 当我们沉睡时,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