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二宝后,你最不应该跟大宝说这五句话
文章作者:冬平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两个孩子的妈妈 家有俩宝,经常会被人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家大宝欺负二宝吗?”或者委婉一点的说法:“哥哥一定很爱护妹妹吧?”“兄妹俩一定相亲相爱吧?”对于这个问题,有时候还真是觉得不好回答,好像现实更为错综复杂,比如,我家不久前发生的一个场景如下: 哥哥和妹妹在卧室玩毛绒玩具大战,俩人笑声不断,大人想凑过去看一下,哥哥赶紧把门关上,好像这是他们俩之间的小秘密(说实话,妈妈这时是有一点点失落的); 五分钟后,忽然传来妹妹哇哇的哭声,忙跑过去看,原来是哥哥不小心砸疼了妹妹,正在给妹妹道歉; 一分钟后,毛绒玩具大战继续,欢快的笑声再次传来。 从妹妹出生到现在,将近五年的手足时光中,兄妹俩之间呈现过无数温馨美好的画面,也发生过无数大大小小的纷争,这就是我看到的真实的手足,他们有合作,有冲突,没有永恒的“相亲相爱”,也没有永远的“敌意和仇视”,更多的情境是,前一分钟你争我抢,后一分钟破涕为笑。 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小小冲突和不快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不经意间会习惯用父辈常用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包括我们脱口而出对孩子说的话,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 。下面这五句话,是很多家长对大宝常说但却有害而无益的: 句话:“你是哥哥/姐姐,怎么就不知道让着弟弟/妹妹呢?” 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许多家长尤其是老人会不问事情原委,直接批评大宝不懂得礼让二宝。 “大的要让着小的”,这一传统观念在我们的父辈那里很盛行,但是如果我们总是对大宝这样讲,大宝肯定会觉得很委屈。比如,有时候妹妹会有意无意地破坏哥哥费半天工夫做好的乐高作品,哥哥就很生气地凶妹妹,妹妹一般就会到父母这里来哭诉。而这时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评哥哥,不仅不能减少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反而可能增加更多潜在冲突。因为当哥哥感到父母总是偏袒妹妹时,就会增加对妹妹的敌意;而对妹妹而言,当她觉得父母可以充当她的保护伞时,就可能学会用“告状”等方法来“要挟”哥哥,而没有机会学习用恰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那么,父母可以怎么说,效果会更好呢?(比如孩子之间争抢玩具) “玩具只有一个,你们俩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看是不是可以想到一个好主意,两个人都可以玩。” 孩子们可能会轮流玩,或者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先玩,等等,父母不用担心,孩子们都是很有智慧的,他们一定能想出两个人都接受的办法。 其实,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正是他们学习人际相处的好机会,通常情况下,大人越少干预越好,把解决冲突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他们不仅能够学会解决矛盾,更能学会分享和合作。 第二句话:“你为什么不愿意跟弟弟/妹妹分享?你怎么这么自私自利呢?” 一个朋友苦恼地跟我说,她家六岁的哥哥不让两岁的弟弟玩自己小时候的玩具,她认为大宝太自私,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没有一点用。大宝不愿意与弟弟/妹妹分享自己的东西,真的是大宝自私自利吗? 其实,从最初几年独享父母的爱,到有了弟弟妹妹后,与另外一个人共享父母的爱,大宝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不愿意与二宝分享自己的东西,一方面是大宝想维护自己独享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嫉妒二宝的表现。 那么,父母可以怎么说,效果会更好呢? “宝贝,这个东西是你的,如果你现在不愿意给弟弟/妹妹玩,也没关系,我们尊重你的决定。” 当大宝不愿意分享时,父母切记强迫孩子分享,甚至给孩子贴上“自私自利”的标签。父母要尊重大宝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并且鼓励二宝与大宝一起玩耍,在打打闹闹中俩宝的感情日益加深,大宝就会越来越愿意主动分享。 第三句话:“你已经这么大了,怎么还表现得像个小宝宝?” 有了二宝后,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大宝会重新出现一些“小宝宝”的行为,比如奶声奶气地说话、撒娇,有的孩子甚至重新开始尿床等。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种种“退行”行为呢? 当看到小宝宝受到父母特别的对待,占用父母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感到自己受到冷落时,大宝会觉得原来做一个小宝宝可以受到父母这么多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qxhj/2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群缺心眼的怪咖,拍了一部了不起的短
- 下一篇文章: 春节去美国关岛,体验飞天入海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