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站,二十年,三个故事
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编者按 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年,中国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正式开启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年7月28日,在各方积极努力下,中国在北极地区的首个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新奥尔松地区建成。 20年来,黄河站始终是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大本营”,以此为平台,我国不断拓展考察活动范围和科研领域。年10月9日,黄河站进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序列,被命名为“北极黄河地球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年来,共有多位中国科学家来到这里,重点开展了海洋、大气、冰雪、空间物理、遥感、地质、地球物理、生物和生态的长期观测与研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区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极地环境中的生命特征与过程等领域贡献着“中国力量”。 值此黄河站建站20周年之际,《中国自然资源报》特采访编发3名参加过北极考察的队员讲述的“我与中国北极黄河站的故事”,以飨读者。 中国北极黄河站主体建筑为一栋两层楼房,总面积约平方米,可供10~15人工作生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供图七赴黄河站探寻生态密码 在遥远的北极圈内、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坐落着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黄河站建立20年来,一批批科学家在此开展了北极快速变化对生态环境、气候、冰川的影响等一系列综合调查研究。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季仲强就是其中之一。20年来,季仲强先后7次前往黄河站开展极地海洋生态环境考察,还参加过两次北冰洋科学考察,获取了大量宝贵数据和样品,为研究北冰洋海洋环境快速变化及其生态和气候效应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季仲强(右一)在冰山融水采样途中。受访者供图 布放潜标收集“密码”在黄河站站区,季仲强的监测对象包括邻近海域及冰川融水不同层深中的温度、盐度、营养盐、叶绿素、颗粒有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以及浮游植物色素,等等。自年开始,季仲强利用小艇在黄河站站区所在的峡湾布放沉积物捕获器潜标,观察冰川融水以及大西洋水对峡湾生态系统的影响。由于黄河站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考察物资运送困难,保障设备安全极为重要。“就连固定潜标的水泥块,我们都是要回收的。”季仲强说,为了设备和样品数据安全,他专门设计了一种用于极地近岸海湾环境、易于布放与回收的锚系系统。潜标布放后,就可以获取连续的沉降颗粒物样品以及常规环境参数了。“放潜标的站点是冰川峡湾,常有冰块漂浮其上,甚至还会有小型冰山漂流而来,需要站上人员协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qxhj/14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然的气候调节器和淡水资源库沉默的地球
- 下一篇文章: 一卦分三山,一山五分金,日子生扶分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