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98.html
本文作者

王欢熊家美顾文娟诵读者

王佳妮后期设计编辑

王佳妮任萌原本山川,极命草木,唯爱常在——读尹烨的《生命密码2》

如果生命是一组代码,我相信人类的代码中有爱。

——尹烨

借助生命科学,我们进一步解开生命的密码。人类是自然界万千物种当中非常渺小和卑微的一个,如果说人与其他生命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那就是人类很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事物。人们不断掌握新技术,并凭借它来改变生活的世界。虽然人类看起来非常的复杂,非常的高等,但从我们的遗传物质上讲,我们和一棵草的相似度是23%,一条鱼的相似度是63%,和老鼠的相似度是80%,和猩猩的相似度是96%,了解基因,就会让你知道,我们是“同并相联”的。我们应该和世界上所有的物种一样,平等地享受地球。-01-植物驯化了人类?图片来源

尹烨《趣解生命密码》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著作《今日简史》中提出:表面上看是人类驯化了小麦,但实际上可能是小麦训化了人类。尹烨博士认为,把“小麦”换成“水稻”这句话同样成立。在人类开始种植庄稼之前,所食都是采集的果实、捕猎的野兽,这些食物能让人类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比小麦水稻这种单一的碳水化合物更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在人类发现野麦、水稻也能食用而且很容易在附近种植后,便开启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代。随着农业发展,人类的食性的改变,推动了工具的发明——为了加工稻米发明了杵臼,为了加工小麦发明了磨盘。人类靠种植小麦、水稻获得相对稳定的口粮来源,而小麦水稻也享受了人类的精心照料,它们的种子被人类收集、储藏,来年在各处被播种,保证了物种的繁衍和扩散。人类与庄稼的“合作”中,人类的饮食变得单一,饮食质量相对下降,而且必须通过辛勤劳作才能收获。人类也被束缚在土地上。人类通过农业种植发展,获得稳定食物来源,有利于人口增加,这些增加的劳动力又会投入到庄稼种植中, 赢家还是庄稼。水稻与人类的关系还不止于此。年南京大学的张辰宇教授发现,食物中的植物小分子RNA可以进入动物体内,甚至调控动物的基因表达。人类、小鼠等哺乳动物体内都发现了主要来自水稻和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白菜、油菜等)的miRNA。小鼠实验证明,新鲜稻谷中的miRNA能抑制小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基因的表达,使血液中低密度蛋白(LDL)水平升高,小鼠也因此容易罹患血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有一些对人体健康起到保健作用的miRNA,比如被广泛保存在植物中的miR可以抑制乳腺癌。除了人类外,以植物为食的昆虫也深受miRNA的影响,食用植物花蜜和花粉的蜜蜂幼虫,因植物的miRNA抑制其发育,生长成为没有生育能力的工蜂。而食用蜂王浆的幼虫,能正常发育成为有生育能力的蜂王。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非常多,几乎囊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不仅要从物种、基因、生态系统三个方面保护其多样性,还要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只有做到这些,人类才能与植物和谐相处,各方面才能不断进步。-02-动物世界,吃与被吃如果把生命比喻成乐曲,那么A、T、C、G就是乐谱,细胞则是演奏不同声部的乐手,生命体就是乐团,每时每刻,地球上都有新的生命乐曲奏响,也有乐团谢幕。《生命密码》带领我们了解动物的演化,揭秘各种动物的奥秘。/大吉大利,科学吃鸡/家鸡是世界上 种被驯养的鸟类,也是人类最熟悉的鸟类,还是当今数量最多的鸟类,全世界共有多亿只家鸡,其数量差不多是人类的3倍。虽然科技发达,所谓的”六翅四腿“洋快餐基因鸡也只是个PS(绘图软件)图片谣言。要知道,让动物一出生就多长几个器官谈何容易,如果真有这种技术,必是器官移植者的福音,用于餐饮业实在是”大材小用“了。/肥而不病的北极熊/北极熊是 的陆地肉食动物,以富含脂肪的海鱼、海豹为食,因此北极熊幼崽喝的母乳也是高脂奶,通常我们喝的牛奶含脂量只有3%,而北极熊乳汁含脂量竟高达30%。吃得油腻当然长得胖,我们形容一个人胖瘦常说“瘦得像猴”“胖得像猪”,事实上,黑猩猩的体脂率是3.6%,家猪的体脂率是15%,人类因为营养充足,体脂率是8%-35%,而北极熊的一般在50%左右,是家猪的好几倍,真正做到了“比猪还胖”。但对北极熊来说,这样的体脂率才是正常的,也符合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北极圈环境恶劣,即使是高战斗力的北极熊也不能每天都捕到食物,尤其是在冬季,一连好几个月没有食物也是可能的。北极熊这身厚厚的脂肪,就是它们在挨饿的几个月里不致饿死的护身法宝。科学家发现北极熊多个与脂肪运输和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基因都发生了变异,不管它们吃多少高脂食物,长得多胖,身体依然健康。而现代人因为营养太好,三高和心血管疾病屡见不鲜,北极熊的这些脂肪代谢相关基因也许能为人类预防、治疗高血脂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蝠”兮祸所依/中国古代把蝙蝠视为良药,蝙蝠粪便被中医称为“夜明砂”,据说有清肝明目的功能,民间还传说吃蝙蝠肉可以治疗哮喘。很遗憾,事情的真相是蝙蝠及其排泄物非但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因为它是携带病毒最多的动物之一,而且由于它会飞,对传播病毒的能力比其它哺乳动物都更强。SARS、MERS、新冠肺炎、埃博拉……这一连串骇人听闻的致命疾病的始作俑者其实都是蝙蝠,它们间接甚至直接把病毒传播给人类。蝙蝠是冠状病毒的主要动物宿主,将近10%的蝙蝠携带冠状病毒,而其它动物只有0.2%携带。冠状病毒重组能力很强,容易重组形成新病毒。令人吃惊的是,虽然蝙蝠体表携带多种致命烈性病毒,但它们自身却能与病毒和平共处,不会被身上的病毒感染, 个原因是蝙蝠维持飞行需要大量能量,因而需要高水平的代谢,所以它们代谢率比其它哺乳动物更高,体温也更高。而高温是一道天然的免疫防线。第二个原因是人类体内I型干扰素只在身体遭遇病毒或者细菌入侵时才会被激活,而蝙蝠体内的I型干扰素一直处在活跃状态,所以蝙蝠的抗病能力也就更强。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蝙蝠给人类带来的不光是瘟疫,还有对蝙蝠自身免疫系统和病毒防卫机制中获得的抗疫灵感。-03-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图片来源

尹烨《趣解生命密码》20世纪以来,人类不论是在科技、文化还是医学方面都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让我们在面对微生物时由畏惧变得自大,然而一场新冠疫情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微生物。它给我们飞速运转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让我们重新去思考什么是生命,以及生命与生灵、自然、基因、科技的关系。人类自诩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事实上,论生存实力,人类从来都是被碾压的一方。从时间尺度来看,微生物的出现比人类早得多,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微生物存在了至少34亿年,在长达20多亿年的时间里,细菌、古菌、真菌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单细胞生物,独居于地球的微生物改变了这个星球的外貌,从某种程度上说,微生物才是地球 。新冠疫情就像是生命(科学)的“文艺复兴”,这也给生命科学一个向大众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大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qxhj/1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