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点击上方蓝字“花花故事会”→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听故事

带来幸运的小饼干

喜欢这本书,扫描轻松购买

宝贝听故事

爸妈看分享

你经常说的这句话,

正在杀死孩子的好奇心

小侄女正到了好奇心爆棚的年纪,三四岁的小孩子,说话利索起来,开始对全天下所有问题表示好奇。

每一次去见她,小朋友的“十万个为什么”总能把我问到哑口无言。

“我从哪里来?”

“我们是猴子变得吗?”

“月亮里住着兔子吗?”

“星星为什么眨眼睛?”

“长颈鹿脖子怎么那么长?”

一般到了这个时候,我都会感慨:九年义务教育并没有把我教好,因为我一问三不知。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呢?

是不是突然想起来,自己小时候也被家人骗过:“你是从垃圾桶捡来的。”那时候,委屈还害怕,真的担心自己被抛弃再丢回垃圾桶。

据说有的孩子还真吃过“垃圾桶”故事的亏!以为自己不是亲生的,竟然离家出走。

可怜孩子无限的想象力,都被家长一个不当回事的善意谎言给忽悠了,满脑子想的都是“垃圾桶”的事。

父母习惯性的放任做答,满不在乎的应付了事,事实上正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为何不在孩子问我们问题的时候,给他一个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呢?如果可以,那将是一个多么广褒的想象空间啊。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本《生命简史》

在我看来,3、4岁宝宝们,已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这个时候,每个孩子都需要一本讲述生命起源的科普类图书。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逐渐有了认知能力的孩子们,提出的那些看似刁钻的问题,才是他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最原始的方式。

这也意味着,他们开始思考了。

这时候,一本生命科普图书就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这套生命科普图书可以满足孩子无穷尽的好奇心,给他们创造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同时,启发他们多动脑、讲故事的思维,更是培养思辨意识的起始。

(*图源于电影《狐狸与我》)

另一方面,在引导孩子们探究生命起源的故事同时,我们也正在为他们建立生命认知体系的雏形。

此时,生命的观念、理性的思维、对科学的探究以及社会的责任感,都逐渐的吸引着孩子们。

任何学科都不是单独存在的。生命进化的过程里,涉及了人文、历史、社科、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孩子在了解生命进化的过程时,看见的是他不了解的整个世界。

未来他想要深入了解的那个领域,就在这部气势宏大的生命演变历史剧里。

你给他一把千奇百怪的种子,他可以选择一颗最喜欢的小苗去浇水施肥等待花开结果。

孩子对生命科学兴趣所在,就在这引导与激发的力量之中。

(*图源于电影《狐狸与我》)

生命科普类图书可以说是童书中的重灾区。

幼小的孩子们不爱看,忙碌的家长也不愿意浪费时间讲给他们听。以至于书摊上10块钱三本的科普读物,用来给小朋友们压箱底。

许多孩子也因此错过了培养完整生命认知体系最重要的开始环节。他们讨厌生命科学,也因此缺失了一部分想象力。

(*图源于电影《狐狸与我》)

《生命简史》是以原创的故事+手绘的方式,生动的为孩子们解答他们想知道的谜题。

从宇宙起源到人类的创造,从单细胞生物的出现到今天的种子植物,从 次生物大灭绝到如今的繁衍生息,横跨亿万年的时间,从奇点、夸克到生存空间。

近小时,多幅手绘,

大师级插画,带给孩子熟悉的安全感

《生命简史——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文明》这套绘本虽然适合3-12岁的小朋友去看,但是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很喜欢。下次带去给小孩子讲故事,他们一定非常开心。

我很好奇,这是一套怎样的绘本,可以“降服”我眼高于顶的插画师朋友。

翻开书页,内页的精美图文首先吸引到我。每一个8开本对页中,画者都用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小插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画风精致科学并且色彩画面很有趣味,很容易就引得我继续读下去。

第二个对页讲述了“我们的家园"。

按照实际的八大行星尺寸,

画者将一众“星球”安排在各自的轨道上,

然后让他们并排出现同一条视平线。

清晰地对比出八大行星的各自尺寸。

每一个行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征象。

土星有着漂亮的“土星环”,

画者就为这颗巨大的行星画上了一条“环带”;

离太阳较远的天王星,

因为它的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 ,

因此画者特意画了蓝色的行球。

很多小朋友看了都会开心的说,

他最喜欢的是哪颗星球~

在讲到“恐龙来了”的时候,

一只巨大的绿色恐龙,

从对页的左上角蔓延到对页的右下侧。

它体型壮观庞大,

强大的视觉冲击震撼了我。

小朋友看到这样子的恐龙时,

会开心地讲给我听,

他知道哪里是脚,可以跑很快。

在下一个对页中,

画者更是画出了常见的几大恐龙类型,

它们在这一页中分庭抗礼,

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美轮美奂的插图让我们目不转睛,直到看完仍旧欲罢不能。

而这些精美的插画,正是这套书的制作团队亲手一张张手绘而来的。

别看绘本只有68页,可是容纳了超幅手绘插画,是米莱团队的手绘设计师们,用了一年半近小时才完成的。

这让我联想到90年代的国产铅印连环画,也曾经盛极一时,影响了包括90后在内的几代人。谁家没有几本讲着“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等的《中国少年智斗故事》?

那些质朴的绘画语言,那些连环讲述的极少的文字脚本,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理解故事的方式。

这套《生命简史》绘本,借鉴了水彩连环画的艺术语言与叙事方式,去解读复杂的故事。

不同于欧美那些非常注重画面质感的绘本,这套绘本的插画更多像是水彩连环画一样,寥寥数笔勾勒形态。

(*不同时期水彩连环画,图源于网络)

原汁原味的审美趣味更让我们的小朋友,有着颇为熟悉的亲切感、安全感。

专业的知识架构、专家团队

确保生命科普知识真实有料

当然,按照传统的连环画形式去讲故事,也是有讲究的。

这套书按照生命进化的时间顺序,徐徐讲述了物种起源的优美故事。每一对开的页面上,都有着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事件科普、物种认识、小贴士答疑。

事件科普,就是讲述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新物种出现了;

然后,它教小朋友对这些新出现的物种进行“物种认知”,用插画+图注的形式,解释每一个重要物种的进化状态和功能;

提到“真爬行动物”时,

小朋友会认为爬行动物应该只生活在陆地上,

却不知竟然还会有“会飞的爬行动物”

和“会游泳的爬行动物”!

本章节会把这两种奇异的爬行动物

对比着展示给小朋友们看。

有的小朋友会惊呼

原来“翼龙”不是恐龙,

它们属于“会飞的爬行动物”

就是专家的小贴士答疑环节。

“小贴士”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一问一答,专业的科学知识包括:“恐龙是否有羽毛?”“人类是如何走出非洲的?”等等,都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可以引导学龄前孩子的生命科学启蒙。他们逐渐学会思考和记忆,在一个个小问题中尝试解释所有未知,锻炼思辨的能力。

在每个很重要的知识章节后,

小朋友们还可以通过总结页面探索物种发展的规律。

那些混淆不清的知识点,

都被专家们串讲、标注的明明白白。

担心孩子了解到了错误的生命科学?别紧张,编写这套书文字部分的原作者王章俊先生,是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现在是南京大学的客座教授。

他不仅全程跟进编著的状态,也曾一次次纠正知识上的谬误,使得本套书有着足够强大的学术支持。

(*图为王章俊先生与团队成员开会讨论)

国务院参事张洪涛先生为本书写了序言,他也大力推荐小朋友们读这套绘本;

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舒德干院士,在知识生产的过程里,有问必答,给了米莱团队许多学术上的指导;

中国地质大学、果壳网上那个科普恐龙的“大牛”邢立达教授,也曾给与创作团队许多学术性建议;

陈骏院士、赵春杰博士更是亲自担任该书的科学顾问,保证了这本生命科普书的准确性。

这不同于市场上的其他生命起源绘本的粗制滥造,这些专家的建议,使米莱创作团队躲过了许多学术大坑,让这套绘本无论是从科学方面还是艺术方面来看,都更加权威和专业。

高水平的科学内容和强大的艺术支撑,也使它未版先火:

这部作品的手稿还没来得及出版,就被出版社拿去参评年国家出版基金与原动力原创扶持计划,被评委会誉为中国自然科普原创殿堂级作品。

立意深远,

引导超正世界观和生命观

如此专业而又优美的生命科普类读物让我爱不释手,但是当我读到“第六次物种灭绝”时,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众所周知,生命进化史上共进行了五次物种大灭绝、八次生命进化。但是在这 的一部分,作者却提出第六次生物灭绝的到来,这让我突然就质疑起绘本的专业性。

直到读到这“第六次物种灭绝”,我才终于明白,这些专家的良苦用心。真不愧为“大成者大智大善”。

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一章中,作者这样说到:

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加高效的机器,更加便携的科技,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大量消耗;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快速的减少,地球是否即将迎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书中举例了许多这些年逐渐消失的物种:斑马、北极熊、北部白犀牛等。

更加触目惊心的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对开页面中,画满了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物种,高鼻羚羊(濒危)、纽芬兰白狼(年灭绝)等等。作者这样写道:

不想说再见。

看到这里,我眼眶酸涩的难受。这套《生命起源》正试图努力唤起小孩子对生命的珍惜。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理,或许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是非观,才初现端倪。

这套书 的两页内容,震人心魄。

懵懂来到世界的孩子,从这里开始意识到,生命的进化与生态的破坏,让许多生命都不幸消失了。小小年纪从此刻起,慢慢理解什么是珍惜和保护。

来源

书单

花花故事会不仅仅讲好故事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qxhj/1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