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力量有多大?大到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今天,是所有爱书人感恩这种力量的节日——世界读书日。

就在刚才,国家图书馆刚刚公布了 一届「文津图书奖」的获奖名单。这个由国家图书馆发起、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参与的公益性图书评奖活动,是国内少有的不以销量为 标准、只选好书的奖项。在过去一年内出版的图书中,众多图书馆、专家和读者们从众多的选项里共同评选,最终选出这10本好书登上了获奖榜单。

把这个榜单称作为最不可错过的书单,一点也不为过。艺绽君()发现,榜上有名的作品中不少都不在畅销或知名之列,于是摘录业内值得信赖的评论者给出的可靠推荐理由,以供大家参考。另有57种推荐书目附在文后,也可以在这个春日为你的书单增加更多选择。

权当这是艺绽君在4·23世界读书日这天,给大家的特别礼物吧~

文津奖获奖书单

《老子绎读》

作者:任继愈

出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推荐理由

任继愈先生曾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也是“文津图书奖”的发起人、组委会主任。按照评选规则,评委或者组织者的作品是不能参评的。但今年评委会全体委员一致同意,将这份殊荣献给任继愈先生,既有对他的这本书发自内心的推崇,也是以此向这位老人表达敬意。

“大家写小书”是学术界、读书界所一直呼吁、鼓励的,这方面的成果也有不少。《老子绎读》原本是作为中国古代经典的普及教育之用,是一本真正由“大家”所写的“小书”,其写作、修订整整持续了五十年。任先生是我国 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由他来对《老子》进行今译、今注,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老子绎读》不仅是一部古籍注释、今译的著作,也是一部普通人也能看得懂的学术研究著作,作者特别重视将《老子》的思想精髓、重要的哲学概念加以分析、研究、诠释。

——陈力(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

作者:屠呦呦、罗泽渊、李国桥、张剑方、吴滋霖、施凛荣等口述;黎润红访问整理

出版:湖南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

去年中国科技界头一件大事,毫无疑问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然而,对于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成果的评价乃至屠呦呦本人,却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为何会产生这些争议?历史事实又是怎样的?该书首次完整地再现了“”任务与青蒿素研发的全过程,特别是发现青蒿素、结构测定和青蒿素的衍生物工作等核心内容,呈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

作者黎润红6年间采访50余位当时的亲历者,获取档案、会议纪要、人物访谈、日记等大量一手资料,整理29位“”任务和青蒿素研发亲历者的口述资料,采用口述历史的形式来反映历史,尊重各方发出声音的权利,不回避遗留下来的各种争议,尽可能立体多侧面地还原历史全貌。

——杨虚杰(科普出版社副主编)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作者:周有光口述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曾以为岁高龄的作者出书,会有很多包装的成分。后知内容来源于周有光先生在—年间对友人宋铁铮先生的口述,总共录下了30余盘磁带,本意是想让家中后人了解其家事、历史,书是这些录音的直接录入和整理,未作删节或改编。这样的自传真实、过瘾、好看是必然的。一个读名校、留过洋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回顾一生飘摇的命运道路,记下走出来的人生思考,其观照到的历史和历史人物该有多珍贵!其记忆的印痕如电影胶片,立体、精微而令人回味无穷。

葛剑雄教授曾这样言其可贵:他长寿而又阅历丰富,是愿意、并有能力记录这百年沧桑的人,不求全面完整,也没有个人目的;他不是历史事件的主角,也不是无关者、局外人,他在客观的立场上,是以爱国者的忠诚、学者睿智、知识分子的良心观察记忆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这本回忆录的价值。

——夏欣(媒体人)

tips:

这是“文津图书奖”第二次颁奖给周有光先生

《失书记·得书记》(2册)

作者:韦力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韦力先生三十年来,对中国古籍孜孜以求,游走在古书卖主、书店与拍卖行之间,本书正是作者买书藏书的真实纪录。作者娓娓道来,向你展现了当代中国藏书家的世界。字句之间,浸润着作者的藏书之爱。这种爱,不仅是物质上的占有,同时也是一种心灵上的契合。之于书,故而有聚有散,有得有失。

这种藏书之爱源自什么样的精神或力量呢?首先,藏书与读书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藏书与读书,是优雅生活的一部分,是让人远离蒙昧与野蛮而走向文明。《隋书·经籍志》序说:经籍可以正纪纲、弘道德,亦可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其次,这种藏书之爱也是来自对传统的极度尊重。历史上的藏书是以私家藏书为主体的,自周代始,渐有发展,到了唐代更为普遍;至宋则私人藏书之风兴盛,而明清便达到极盛。中国文化的传统,正是在这一代代藏书家的传承中绵延不绝。20世纪后期,新一代藏书家是在藏书家群体灭绝、文化传统中断的背景下,出现在世人面前。他们带着对传统的极度尊重,开始了艰难的藏书之旅。

——王余光(北大信息管理系教授)

《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

作者:(加)舒柯文、王原、(澳)楚步澜

出版:科学普及出版社

推荐理由

本书是一部精心设计、生动导读的生命之旅。从地球 6亿年的历史中截取了5亿年以来,显生宙的最精彩的一段历程。选择这段历史中最重要,也 代表性的15个动物群,依据在中华大地发现的最真实、最稀贵、最完整的自然档案——化石所展示的历史风貌,把人类所属的脊椎动物类群的繁衍生息描绘得活龙活现,重塑了从鱼到人的演变历史。从冷血动物到热血动物,从水生、两栖,到陆生、飞行,整个地球充满着生机。如果说5亿年前产于云南澄江的昆明鱼和海口鱼是鱼类的祖先,也就是脊椎动物祖先,那么鱼类也就成了众所周知的大型动物恐龙、猛犸象、猿,乃至人类的先祖。中华大地不仅有悠久的文明史,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发源地。

——刘嘉麒(中科院院士)

《草本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作者:潘富俊

出版:商务印书馆

推荐理由

提起潘富俊,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台湾的植物学家,同时又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是他,把中国人蕴含在古典文学中的草木情缘具象成了实物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通过这些或被我们忽视、或不识其芳容的绿色生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先人们在这些花草身上所寄托的儿女情长、人生感叹和家国情怀。人们评价他是一座桥梁,沟通了植物科学与文学艺术,跨越了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还带你完成了从知识人到文化人的跨越。

书中提到的植物数百种,按植物学分类讲明其性状、药理和传入我国的脉络等。当然,花草讲得再多,也是为了剖析文学的含义。作者纵向介绍历代文学作品、国画中涉及的植物,梳理出古典文学的“植物脉络”;讲解植物特性与文学内容、文学与植物色彩等等。

——赖雪梅(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公司总经理)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作者:菠萝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作者兑现了他对患者的承诺,为了每一个想了解癌症真相的人,言简意赅地回顾了人类与癌症抗争的历史,为我们描述了在与癌症博弈中人类的成长,还有癌症治疗前沿一个个令人欣喜的 进展,告诉每一个关心自己和亲友健康的读者:人为什么得癌?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分别是什么?哪些癌症体检靠谱,哪些是忽悠?哪些日常辐射可能导致癌症等等。而这些是我们每一个为了治疗自己或亲人癌患的人,不远千里去求医,在名医、权威那里渴望听到却没有听到的。

读这本书 的受益之处,是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通过对癌症这一具体事物个体的认知,学习一种科学的认知方法,这至关重要,因为,在某种意义上,面对癌症,科学精神比药物更重要。

——庄建(媒体人)

《星际穿越》

作者:(美)基普·索恩著;苟利军、王岚、李然等译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天津湛庐图书有限公司

推荐理由

这是本非常好玩、非常有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科普书。它以好莱坞同名科幻电影的情节为基础,由该电影 科学顾问基普·索恩创作。基普·索恩是一位全球 的理论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家。半个世纪以来,他致力于宇宙时空弯曲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他没有忘记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传递给别人。本书分为7个部分,30小节,凡30余万字,揭示了同名电影幕后的科学事实、有根据的推测和猜想,解开了黑洞、虫洞、星际旅行等一切奇景的奥妙。本书的译者来自国家天文台,是一支8人组成的博士翻译团队。

——王渝生(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爸爸的画》(3册)

作者:丰子恺绘;丰陈宝、丰一吟著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本书是一部很别致的三卷本丰子恺漫画集,与以前出版的“子恺漫画”不同,这一次还配上了他的两个女儿丰陈宝、丰一吟先生的文字,不但可以“看”,还可以“读”。所以更准确地说,这个集子应该是“爸爸的画,女儿的文”。

子恺的画尤其善于发掘儿童趣味,且这发掘并不停留在大人俯视的视角和“猎奇”的趣味,而常常是仰视的,在爱怜的背后充满了羡慕和钦佩。不过,今天重读子恺漫画,时间的屏障让画面中的背景变得陌生了,画家借助当年的生活经验想要传递的信息也变得模糊了。有人来讲讲那些快要被人遗忘的经验很有必要。漫画家的两位女儿当然是 人选。她们讲的是那么质朴、生动,仿佛那些画中人都从画面中蹦了出来,那些文字不像是写下来的,就好像是从悠悠岁月中自动流淌出来的。

——阿甲(儿童阅读推广人)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套装共4册)

作者:高春香、邵敏编文;许明振、李婧绘

出版:海豚出版社

推荐理由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我国独创的传统历法,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的大自然观。然而它与许多传统文化一样,随着农业的式微而开始不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qxhj/1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