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子曰:“君子不党”,但又说“各于其党”,“诗可以群”,群居相切磋的儒生实际就是一个“党”。凡说自己“不偏不党”的,都是不自知或不痛快地有偏有党。余亮先生此文则老实不客气地提出了自己的“党见”,有历史有现实摆事实讲道理,以“工业党”“鲜活的主体性”挑战“主流人文精神”,强调“融于实践”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才是修养的重要组成。我们认同这种亮明立场的思想态度,毕竟当今多得是吞吞吐吐、无功利而合利禄的“人文情怀”。葛兰西讲:“只有在知识分子把群众在其实践中提出的问题研究和整理成融贯一致的原则的时候,他们才能和群众组成为一个文化的和社会的整体。”希望“工业党”的讨论能为形成这样真正的“整体”做出贡献。

文章原刊于《东方学刊》年第4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fzfs/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