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电影《 》热映之前,提到 第二次战役,往往涉及较多的是西线战场和神勇无比的 38军,却很少有人谈起东线战事。尽管全歼了北极熊团(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创造了 史上仅有的一次歼灭敌人团级以上作战部队的战例,但很多材料仍对 之战讳莫如深,一带而过。为何如此呢?

第二次战役之所以被认为是 中比较辉煌的胜利,甚至比第三次战役更重要,主要原因在于西线打得好。四野的几个军都带着王牌军的光环,尤其是38军,穿插一百多里包抄敌军后路,奔袭三所里、龙源里是最经典的一战,该军一跃成为“万岁军”,成了王牌中的王牌。而且西线的战绩“性价比高”,我军和美军的战损差距并不大。

东线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虽然歼灭一万多美军(其中七千多是冻死冻伤的),但我军第九兵团却付出了5万余人的损失,大大超过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我军的战损通常要超过美军,但没有像 战役这么大过,而且参战的第9兵团一共十五万余人,损失比例接近整个部队的百分之四十,导致20军和27军两个王牌军错失了后面两次大战役的机会,限制了志司的整体作战部署。第9兵团才刚刚入朝不久,就出现这么大的损失,从某些角度上来看是不便提及的。第9兵团的原定任务包括歼灭美军陆战一师,而不是逼其溃逃。歼灭美军的有生力量比迫使对方更重要,因此东线作战是有不少遗憾的。

一战,第9兵团的非战斗减员严重,损失的五万多人里面,有三万多是冻死冻伤的,兵团12个主力师里面,有11个师的冻伤数字超过千人,属于典型的非战斗减员,令人心痛。在我军战史上,无论是红军、抗战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没有这种程度非战斗减员的先例。冻伤指战员的占比和绝对数都非常高,这里面自然有抓住战机快速入朝的因素,导致棉服、棉被、棉鞋准备不到位。尽管如此,仍然有人是难辞其咎的。

这一战在之前的各类材料和影视作品中往往被淡化,甚至讳莫如深,直到近些年才越来越实事求是。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开始增强,能够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战史, 一战反而更能体现出 的悍不畏死、保家卫国的精神,越来越值得称颂。所以 的一些细节,尤其是“冰雕连”被搬上了银幕,并且得到了后人的尊敬和感叹,起到了宣传爱国主义的作用。

如文章开头所述,第九兵团虽然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加强团的光辉范例,在整个 中只出现了这么一次,但是我军付出的伤亡代价是巨大的。20军27军两个三野王牌军几乎被打残,美军的作战实力超出了宋时轮司令员的战前估计。他在排兵布阵当中有一定的失误,没有及早地把预备队26军拉上战场,出现了20军和27军兵力不足,围住对手却不能大量歼敌的情况。因此这一战重在精神,从战术上看并不特别值得称道,没有完全发挥出三野雄师的真正实力。在之前的影视作品和相关材料上,也就没有大肆渲染。

著名的“冰雕连”来自20军和27军的三个基层连队,是 作战精神的体现,令人感动和尊重。但是这个案例更重要的是给后来的作战敲了警钟,作为各级指战员来讲,后勤物资和对战事全局的预判,应该更加精确到位。如果这些基本条件得不到保障,如何能够打好一场关键战役呢?

20军和27军都曾经是华东战场上的王牌部队,20军前身是原华野一纵,首任司令员是叶飞上将;而27军则是大名鼎鼎的山东兵团司令许世友的老部队、山东解放区最能打的主力军。这两支部队也是原定计划中攻台战役的核心部队,在朝鲜战场的第一战就遭受伤筋动骨的损失,大部分人还不是被枪炮所伤,确实令人极为惋惜,不能不吸取教训。所以提到“冰雕连”,不要只以为这是一个正面的、体现勇敢精神和纪律性的名词,更要想到背后的深层含义,才真正对得起 指战员付出的伤亡代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fzfs/1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