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好奇心很重的物种,对于未知区域、未知领域永远充满了探索欲。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攀登珠穆朗玛、进行极地科考……,是出于对未知的好奇,也是出于想解决困境的实用主义。

今天聊聊北极科考。年,人类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北极科考,以期掌握更多的北极气候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气候保护政zhi决策。此次考察被命名为“MOSAIC”(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战),动用了7艘破冰船、共有20个国家、余名考察队员参与。

书籍《漂流北极》用幅高清大图、6篇科普短文完整地记录了这一考察行动。第一次阅读这类题材的书籍,是一次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北极的荒原辽阔、北极熊的好奇心、海洋世界的神秘、极端环境的危险、考察队员的专业与艰辛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科考共分为五个航段,用的是冰漂的形式航行,考察基地的位置由海冰决定。对于冰漂的发明书里作了介绍。19世纪末,探险家弗利乔夫·南森偶然在一篇文章中了解到风和海流可以将海冰推动漂流,由此他联想到,自己可以定制一艘随冰漂流的船,那样自己就能随船探险,并有机会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说干就干,做好准备后,他带领挪威极地远征队出发了,这次探险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穿越了86°N纬线,到达了人类有史以来到过最北的地方,他们的经验和记录也给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参考。

北极是一个不欢迎人类的大冰原,是气候变化的中心,地球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变暖速度比北极快。如果变暖加速下去,“旧”北极会消失,这对人类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由此,科学家们迫切需要了解北极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极又在多大程度上驱动着气候的变化。但是北极的气候系统是人类最不了解的地球区域气候系统,如前文所说,这次考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北极气候信息,填补北极知识的空缺。

为了做好考察,考察队员们做好了周全的准备,除了设备的准备,还提前对队员们进行了训练,包括在黑暗中射击、在黑暗中灭火、漂浮等。北极恶劣的天气、移动的海冰、随时可能出现的北极熊等都是威胁,这都需要提前想好应变方法。

考察队工程共分为五个研究小组,分别是大气组、海洋组、海冰组、生态系统组、生物地球化学组,科学家们需要安装科学仪器、采集样本、拍摄影像、制作气候模型等工作,这些工作不仅是脑力的考验,也对体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除了工作,休闲也很重要。很喜欢看考察队员们的一些生活照片,他们练瑜伽、织毛线、演奏音乐、洗桑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很有魅力的一群人。

书籍用图片和文字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展现了人类的渺小和不服输,展现了环境破坏可能带来的恶果,这也是对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这是一本很厚重的书,不仅仅在于书籍的大小和重量,更在于书籍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jixionge.com/bjxbhjb/11923.html